第二十二章 苟能制侵陵(第3/7页)

冯由早料到他会这样做:“罢了,罢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奴才的这把老骨头既然早就卖给了殿下,那也只好跟着殿下满街乱走了。不过,”他苦着脸央告,“殿下要出主意只管出,只是等到城破之时,乱军之中,殿下千万莫再像上次在吐蕃国那样,四处乱救人。须知,别人的命是命,殿下、子青姑娘和奴才的命,也是命!”

守备府堂中,气氛压抑。这时一卫兵跑进来:“启禀大人,外面来了个姓兰的,求见大人,说是要来为大人出点儿守城的主意。”

杨利用心境正恶劣异常,没好气地问:“他带了多少人?”

“只跟了个中年人。”

一听,杨利用越发心烦:“不见,不见!本官现在没空理他。”

士兵正要转身,宁致远劝道:“大人,既有人自动请缨,前来帮忙,我以为还是见一见的好!”

杨利用叹口气:“好吧,叫他进来。”

卫兵出去,不一会儿引进来两个人。众人只瞟了一眼,目光立刻全被前面那名青年吸引住了,他年约二十一二,身上一袭银蓝丝织长衫光彩熠熠,虽相貌平常,气度却是非比寻常的尊贵,且尚有一种清华出尘的韵致。他举止闲雅沉着、端庄雍容,一路缓步行来,对看着他的每一个人都报以优雅谦和的微笑,自有一种半人半神的超然。行到阶前,他右手一伸,轻提长衫下摆,款步上阶。

他身后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着青色长袍,只看服色,便知是他的仆从。

宁致远不觉注目于他:这正是昨日饭堂中,背对自己而坐的那人,而救了贾人星的那一阵清风,就是从他们桌上发出来的。

青年上阶站定,对诸人作了一个罗圈揖:“各位请了,不才兰某,贱名塘秋。这是不才的伴随,樊先生。听闻此城被困,不揣冒昧,敝二人特来看一看,可有什么可供各位差遣的地方?”

杨利用问他的功夫、门派,赵长安微笑:“呵,不才不会武功……”一语未了,有人冷哼:“不会武功?不会跑这儿来干啥?秀才要以为你只要作首诗、吟副对子,城外的敌兵就会被你的那股子酸劲儿熏跑了,那你最好还是赶快躲回你的书堆里,别来这儿瞎捣乱!”众人一看,是章强东。

赵长安笑了:“老英雄怎知书生便只会吟诗作对,不能统兵御敌?昔年诸葛孔明羽扇纶巾,谈笑间,不也令曹孟德的百万雄兵,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了吗?”

“哈哈哈……你以为你是诸葛孔明?莫非你也要谈笑间,让西夏兵灰飞烟灭?”

他见赵长安一进来,也不见如何,立时便抢了宁致远的风头,不免对他不快,这时却见对方端肃面孔:“老英雄说对了,不才虽不是来统领诸位英雄的,但今天却的确是要效仿卧龙先生来为大家指点一二。”

杨利用听他说话狂妄,不知分寸,颇不耐烦:“兰公子,你要为本官指点一二?身份上,只怕还差了些。”

“哦?”赵长安目光一闪,“原来在这里,出谋划策也是要身份的?那……”自怀中掏出件物事,“凭此玉符,我是否就有出谋划策的身份了呢?”

众人一看,他举着的是一块玉符,晶莹无瑕,正中镶一个金字:“御”。

一见这玉符,杨利用大惊,立刻跪伏地上:“臣静塞城守备杨利用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长安一愣,侧身避开:“我不是耶律隆兴。”

原来当日他在玉桂山庄与萧太后周旋之际,见她腰间悬了这块玉符,形制仿似令符,心中一动,逃逸时便顺手摘了去,不意今天却派上了用场。

杨利用官卑职小,又是宋国降臣,从未见过辽帝,但听人说起过辽帝、萧太后各有一块玉符,上分别镌“御”、“旨”二字,两玉符由两位帝后随身携带,只在有调动全国兵马的军国大事时才动用。

现他见兰塘秋竟亮出了两块玉符中的一块,且兰塘秋的年纪、气度,亦与自己想象中的辽帝相差无几,只道是辽帝御驾亲临,是以立刻跪倒。

而李隆及身后一位大眼睛的锦衣少年,见赵长安手持这块玉符,亦是十分吃惊。

李隆腾地跳起身来:“你怎么会拿着它?”

赵长安眨了眨眼睛:“喔,我是朝中的南面官——翰林牙都林牙,才随侍太后不久,这次敌军有非常举动,太后事先已有所察觉,是以特将它交付于我,命我火速赶来,协同杨大人共御敌军。”

李隆问:“太后居然事先就知道西夏军会来攻城?”

“不。太后只是发觉西夏军近来调动异常,否则以太后圣明,不会只派我一个人来。”

李隆喃喃道:“太后果然圣明,竟能料敌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