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谈笑已回春(第3/6页)

赵长安假装拉下了脸,冷冷地问:“宁少掌门是疑心我刚才讲的不是真话?”

宁致远见他一下成了张驴脸,忙道:“不,不,我怎会疑心卿公子?我只是想,前些年,他的声名也还是挺不错的,怎么近几年来却如同换了个人?先是杀人劫财,但以他的亲王世子之富,还要那么多的财干吗?后又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杀人,近一月来,又淫辱奸杀妇人,以他的身份地位,要多少绝色女子不得?何必做这种万人唾骂的丑事,平白地坏了自己的名声?真正令人不解的,还是他的武功。刚才听卿公子说,你是在宸王宫里找到他的?”

赵长安点头:“是呀?这也有什么不对吗?”

宁致远继续沉吟:“嗯……卿公子刚才说,你是在跟他过了近百招,且还有几个他的侍卫从旁夹击的情形下,才失手被擒的?”

“是呀!”赵长安已怒容满面。

宁致远只作未见:“可……据我所知,他的功夫早已臻绝顶,十六岁时就独力歼灭六名魔教长老,后又击斩因武功之高而骇人听闻的绝情大娘颜如花、盲神蒋名僧等高手。对他而言,他在与人对决时,还用得着人帮吗?而且据传,上个月他又在西夏的欢乐宫,仅拿一段枯枝,就击败了昔年武林的六大高手之一、万悲狂人肖一恸……”

赵长安却抢声问道:“那依宁少掌门的意思,杀我全族的凶手不是赵长安?可那晚,在我跟他动手前,他亲口承认,我家的人,就是他和他的手下杀的。”

“这只有一种情形可以说明,他为什么会自承凶手,那是因为,他八成不是真正的赵长安!”宁致远斩钉截铁。赵长安愣住了,一时间,却不知该如何驳斥。

宁致远认真地道:“江湖中的传闻,极不可信,特别是像赵长安这样声名显赫的人物,有关他的一切,更是闲人懒汉茶余饭后消遣的绝好调料。俗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有时,一桩莫须有的事,经那些无聊的人一搬弄,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几天工夫,就成了铁板钉钉的铁案。赵长安滥杀无辜一事,仔细斟酌起来,我认为,至少有两大疑点。”

赵长安早收敛了讥笑愤怒的神情,凝神听他细诉。宁致远逐条分析,说给赵长安听:“第一,是他杀那些望宿前辈的缘由不明。世上哪有这种人,到处行凶作恶,为的就是给自己四面树敌、招引仇家?其次,这些血案发生的时日上有问题。至少,在药师岭秦家双侠和南齐郡谢赫清被害这两桩血案上,有明显的破绽。”

“破绽在哪儿?”赵长安不由得身子前倾,紧盯对方。

“药师岭案发在八月初六凌晨丑时,而谢掌门被害一案发生在初六白天,上午辰时!”

“我明白了!”赵长安眼睛发亮,“药师岭在辽东,南齐郡远在夷南,两地相距何止千里?想赵长安就是长着翅膀,也决计不可能在三个时辰里从辽东赶到夷南!”

“对呀!”宁致远点头微笑,“所以我才敢断言,那晚和卿公子交手的,八成不是赵长安。而这假赵长安说自己是真凶,欲盖弥彰,反倒证实了赵长安不是凶手。”

赵长安发了半晌的愣,怅然若失:“可……这么简单明白的道理,怎么天底下这么多的人,就只有宁少掌门你一人想到了?”

“其实,想到的人绝不只我一个,江湖中人才辈出,我会这样想,肯定还有很多人也会这样想。”

赵长安却疑惑了:“可……要真有很多人跟宁少掌门你想到一处去了,那怎么现在天下仍沸沸扬扬地传遍了赵长安的恶名?”

“那是因为嫉恨!但凡是个人,都会嫉妒。赵长安的名声之所以在短短数月里就被败坏得如此不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的嫉妒心在作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赵长安无论武功、出身、文采、名声都太出色了!所以,众人就会想,凭什么这天底下的所有好事都摊在他一人的头上?人一嫉恨,这时,再有个什么不利于他的风吹草动,即便大伙心里都清楚传言是假的,也会立刻哄传开来。更何况,那些诬陷栽赃他的血案又干得高明漂亮,几乎是无懈可击。就连我到现在也不敢断定,他不是那些血案的真凶。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气大有时真不是好事。”说到这儿,宁致远连连摇头,“有时也觉得他惨,想他现在的日子,真不知有多么难挨!咦?卿公子,你怎么啦?”

赵长安迅速拭去眼中的泪水,回头强笑道:“呃,没什么,风吹的。多谢宁少掌门,让我没再指鹿为马,把赵长安当成我的大仇人。能遇到宁少掌门,我真的太幸运了。”

宁致远亦笑道:“卿公子太高看我了,我这不过一点儿没见识的话,倒让卿公子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