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断弦音消(第6/17页)

朱棣高举“决云”战剑,明晃晃有如一道冷电。

狂奔之中,朵颜番骑竟然扯开强弓,纷纷冲天发箭。弓是草原蛮族惯用的牛角弓,比起中土木弓更短且粗,牛筋胶结,弹力惊人,射出的羽箭越过三百余步,在南军中下了一阵急雨。

惨叫四起,人马倒毙,南军一来阵脚未稳,二没料到对方射程极远,顷刻死伤一片,幸存的哄然后退,又将后方阵势冲乱。

朱棣接连发令,朵颜骑兵一边奔跑,一边冷血放箭,尚未靠近敌军,先已放出三阵箭雨。南军尸横遍地,混乱之势连波迭浪一样向后蔓延,数万人马浑如一锅稀粥,沸沸扬扬,乱得不可收拾。

两军接近,行将交锋。朱棣一声呼啸,番骑一分为三,居中朵颜卫跟随朱棣悍然直进,朱高煦率泰宁卫向左,邱福率福余卫向右,两翼张开,环绕南军阵势迂回而行。后部张玉统领大宁汉军,朱能辖制北平燕军,也随泰宁、福余两卫左右分开,从北平城头看来,雪尘飞扬,阵势舒张,仿佛一只冰雪凤凰,翘首展翅,挥舞绚烂翎尾。人马虽少,却有气吞万里的声势。

朱棣“决云”所向,断人斩马,破军裂阵,身后番骑战刀轮转,亮如日月、密如丛林。前方南军无不崩溃,血花同飞雪共舞,惨叫与朔风齐鸣,残肢断臂掉落一地,真如秋风忽来、万叶凋零。朵颜卫犹如长刀快剑,径直插入敌阵,冲突南军腹心。

南军抵挡不住,向着左右分散,这时泰宁、福余两卫早已绕到两翼,布好阵势,见状万箭齐发,一队队,一群群,人不离鞍、箭不离弓,来回奔跑,围追堵截,竟然以少围多,将数万南军兜在两翼尽情射杀,直到将随身携带的箭囊射空,这才稍稍后却。大宁汉军和朱能的燕军上前替换,继续乱箭狂射,不予南军喘息机会。

这一阵攻势,大出南军诸将意料。郭英征南讨北,见识广博,看到此间,恍然叫道:“这是王保保的战法!”

王保保蒙元名将,善用骑兵,屡次大败明军。徐达北征蒙元,落入王保保的埋伏,一度遭遇惨败,险些晚节不保。

王保保所用战法,本是成吉思汗的遗法,蒙古骑兵横扫天下有赖于此。朱明崛起江南,南方少马,故而明军将领大多不善驾驭骑兵。徐达战败以后,痛定思痛,以为要胜蒙元骑兵,必须以其之道还施彼身。故在北平训练骑兵,可是尚未练成,便撒手归西。蓝玉因其遗泽,以新练骑兵大破蒙元于捕鱼儿海,烧其金帐,擒其妃主,使其一蹶不振。

燕王自幼跟随徐达镇守北平。他天性豪放,喜欢骑射远胜步战,成年后多次帅军出塞,以骑兵对阵蒙元劲旅。朱棣时常叹息,汉军不是从小骑马,骑射之术远不如蒙人,运用蒙军战法,不能从心所欲,故而十分羡慕宁王独拥三卫,骑兵之精甲于天下。

大宁夺军之后,北袭蒙元,小试锋芒,果然如臂使指。朱棣喜不自胜,此次南来,不顾诸将劝阻,执意亲自率领番骑,兵分五路,万马纵横,真如成吉思汗所说:“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盈张数十里,横扫北平城下,防守北面的南军七零八落、死伤无算,残兵败将潮水似的向南退却,后方诸军见状,阵脚动摇,恐惧不安。

李景隆心惊胆寒,掉马要走。郭英看见,一把扯住缰绳,厉声叫道:“大帅,上哪儿去?”

“野战输啦!”李景隆嗓音发抖,“大伙儿退回大营,依靠栅栏固守!”

“固守?”郭英怒道,“守得住吗?”

“那怎么办?”李景隆六神无主,本想撑起主帅威风,可是话到嘴边,虚怯怯全无气势,“呆在这儿任人宰割?”

郭英说道:“眼下退让,正中燕王奸计。六十万大军一旦大举后退,天王老子也约束不住。那时叛军势如破竹,只需随后掩杀,就能将这数十万人杀光荡尽。”

李景隆醒悟过来,忙说:“武定侯言之有理,可是北面崩坏,分明守不住了。”

郭英说道:“大帅不要自轻,本朝精兵尽集于此,眼下损失不小,可是未伤根本。五十里而蹶上将军,燕王奔驰数百里,赶到此间,人困马乏,全仗一腔血勇支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老臣之见,莫如弃北平于不顾,不计死伤,挡住燕王。只要撑过这一阵,我众敌寡,必有反击之时。”

李景隆犹豫道:“万一城中守军趁乱杀出,捣我心腹,如何是好?”

“大帅放心。”郭英悲盯着李景隆,悲愤溢于言表,“长兴侯父子没有白死,北平守军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虑。”

李景隆见他神气,知道郭英将耿炳文的死算在自家头上,与其任他跟朝廷告状,莫如趁这机会,让他跟燕王拼个死活。同归于尽最好,输了也可将罪责推到郭英身上,治他个指挥不力之罪,当下恭声说道:“武定侯真知灼见,要想重振旗鼓,还需您老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