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蜀都战歌 第七章 兵鸦四刺客(第3/4页)

「李山阳!」

第三个身材最是高大魁壮,他上前一步,就已让投在叶辰渊身上的灯光暗了一点。李山阳那张坚实黝黑的脸左边,纹着一行符咒刺青,从耳边一直延伸到颈侧,直没入衣领才看不见。他使的是又大又长的一柄双手朴刀,那刀中央护手成「卍」字倒钩形状,有锁缠敌人兵器的功用。

江云澜当然知道,叶辰渊所选的三人,都属这支远征军里的最精英。他朝着副掌门微笑。

「你们三人听从江师弟的一切指挥。」叶辰渊冷冷说着,指一指身后,那装着锡昭屏骨灰的坛子。「把那个人的头颅带回来,祭我们五位同门的英灵。」

三人同应一声:「是!」

江云澜把铁甲爪穿好,动一动尖利的五指,确定移动灵活,便朝叶辰渊点一点头,领着石弘等三人及陈潼出门。

◇◇◇◇

柳人英看见那五个身穿全黑衣履的身影,乘夜快步走出「凤来大客栈」时,不禁感到奇怪。

——这个时分,出不得城,他们要去哪儿呢?……

柳人英已经在客栈对面的酒馆里坐了很久,一直监视着武当派是否有特别的动静。他见那五个武当人已经走到一条街外,马上放下铜钱付账,出门跟踪上去。

柳人英跟弟弟柳人彦,是一对双生兄弟,长得一般模样。只是弟弟用的是双截的链子枪,他用的则是一杆双头短花枪,此刻他把枪放在一个木造的胡琴盒子里,背在身后面,一身衣着也像个流浪的乐师。

柳人英远远吊着那五个身影,心里思考:他们必然是去城里某处动手,否则怎么都带兵刃?成都城里有武当的敌人吗?而且要出动几个人……难道我们的行藏被他们发现了?想找我们测试峨嵋派的武功?……

柳人英想到这个可能,不免有点心焦,全神贯注着不要跟脱了。他留意那五人,一前四后地走,显然有个是带路的。

他想起刚才不久前,有个黑衫男子进了「凤来大客栈」,可能就是这个带路的,是个探子。峨嵋派被盯上了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那五人并无停顿,也没回头看过一眼。似乎他们不担心被跟踪。

五人转过一个街角,柳人英看不见他们。他放轻脚步急急上前,藏在街角墙后,谨慎地缓缓伸头张望。

「你跟够了没有?」

一听这话柳人英背脊毛管直竖。

他迅速取下背上的琴盒,举起。

巨响。朴刀的宽阔刀锋,猛力横砍在那墙角,斩入砖墙三寸。

墙后爆出琴盒的木碎——柳人英仅仅及时用盒子挡住那刀刃。

他的右手握住破碎琴盒内的花枪杆。

可是连一招都来不及发出,已经有另一条身影窜过墙角冲来。

两柄颜色灰黑的剑。一柄斩在柳人英的右臂膀。另一柄直进心脏。

这种速度,就算不是被偷袭,年轻的柳人英也不可能躲过。

呼延达手上的「静物双剑」,无声迅速收回。墙上喷撒一股血花。

李山阳也轻松地把朴刀从墙角抽出。他不用检视,也知刀锋无丝毫崩损。

江云澜和石弘,这时才缓步从街心远处走回来。陈潼则蹲在墙角的屋檐上——发现有人跟踪的,当然就是他这个「首蛇道」弟子。

五人冷冷看着缓缓倒下的柳人英。还有他仍握在手中的短枪。

「峨嵋。」石弘说。

「没工夫理会了。」江云澜说。「先集中完成这事情要紧。」

陈潼跃下来,着地无声。

五人前往「祥云客栈」的路途,遗下还没完全断气的柳人英。

因此他们看不见,死前的柳人英,用自己的鲜血,在墙上画了半个歪歪斜斜的太极符号。

——不够一盏茶的时间后,正要来接班监视的柳人彦,发现了哥哥仍暖的尸首。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十

鸳鸯钺,别号「鹿角刀」或「日月乾坤剑」,乃是一种形貌奇特的奇门短兵器,出必成双,故称「鸳鸯」。兵刃的各部位皆有名称,分别为鹿角、蛇身、凤眼、鱼尾、熊背。

鸳鸯钺全体上下左右总计共有四个刀尖,九处利刃,合计十三道锋口,故此正式全称为「四尖九刃十三锋子午鸳鸯钺」。正因锋刃如此之多,又要左右同时运用,挥舞翻转之间,很容易自伤身体,故这种奇门兵器非常难学;但一旦功成,因为各刃锋角度诡异,出手方向莫测,又令敌人极难防范。由于攻击距离短,对步法身法的要求极高。

朴刀又称「双手带」,是一种介乎短兵和长兵之间的民间用长柄兵刃,通常全长约在五尺(150公分)左右,刀身和柄杆各占其半,刀身宽而刀刃薄,主力以砍斩为主,因长柄利于双手使用,其势甚猛。

朴刀兴起于宋代(小说《水浒传》内就有很多关于朴刀的记载和描写),据考究因当时民间禁止藏有军器长兵,一般平民为了方便自卫,将一般农用刀具,接上长柄使用,权充长兵器,渐渐演变成朴刀的制式。及至清代末年太平军起事,其士兵大量使用朴刀,故当时又被称作「太平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