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风卷山河 第六章 追杀(第3/4页)

——也就是说,王守仁刚才就从巫纪洪所经的河道溜走了

巫纪洪心里仔细盘算:他带着二百余骑士在江岸奔行,江中所有船上的人都看得见,假如当中有王守仁,就马上知道自己已然突破了捜索网。这时王守仁有两个选择继续藏身混在江船之间向南逃逸,或是在任何一处登岸,改走陆路。

两个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巫纪洪不可放弃水、陆任何一路。

巫纪洪果断做了决策,下令一名「玄林队」的统领带一百人往前面与韩山虎会合。

「传令给韩山虎。」巫纪洪一字一句说,眼睛直盯着那统领,确保他记得清清楚楚:「着他分一支兵,在对岸向南捜索,看看有没有对方登岸逃走的踪迹,他与你们则马上征集附近的快船,往水路向南追赶,寻找敌人所藏身的小船,我在这边河岸搜寻陆路的敌踪。叫他绝对不可放松!」

那统领诚惶诚恐地领命,也就带着巫纪洪拨给他的百骑往前而去。

巫纪洪仰头看看天色。大概还有两个时辰不够就要转暗。天一黑起来,王守仁逃遁的机会就更增。

——来得及的。风向虽已转变,乘船南行仍未能太快,即使偷偷上岸走陆路,仓率间对方不可能立时找到马匹,徒步脚程有限,跑步不过我们的马匹。

在今天,我就要将庐陵的帐一次过清算。

◇◇◇◇

孟七河那一身衣袍都沾满了泥污,被尖石与树枝勾得到处破烂,要不是手里还提着那柄八卦门大刀,看起来就像个旅途遇险的秀才书生。

他与两个手下民兵,不断往野林的深处走着。三人都被汗水湿透了全身,却只是咬着牙默默地全速走着。双腿和肺腑在向他们发出抗议。他们早就习惯了无视这种苦楚。

三人都是曾在横水和桶冈攀山涉水奇袭贼寨的功臣,那时走过的险道比这里崎岖十倍不止。此刻他们反而嫌这树林长得不够茂密——否则就能够把后头骑马的敌人拖得更慢。

只是真实的战争不由你选择在什么环境作战,只有用意志和智慧克服一切——身为剿匪老兵的他们,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孟七河已然把长袍下襬卷到腰间再用布带束紧,否则走得更慢。这套衣冠是属于王守仁的。在脱离官船之前,参随们从王大人的行李中找出四套替换衣服,各由一名民兵穿上,再在亡命中分头逃走,以尽量扩大敌人需要搜捕的范围和方向。

王守仁一行人中,「破门六剑」五人不算,余下三十多人,只有廿几个是有战斗力的民兵,其余是大人的随从。他们估计宁王府派来的追杀团,阵容定必不小,其中更肯定有高手在,以这样的护卫人数要正面对抗,即使有荆裂等人在亦胜算甚低,唯有化整为零,尽力干扰对方,王大人逃生的机会方才最大。

孟七河等民兵和参随在下船与王守仁分别之时,已经知道自己背负着什么任务。众人却都不约而同避看王大人最后一眼——他们不想瞧见王大人痛苦的目光。

——因为他们都知道,王守仁求生绝不是为了自己。

孟七河在乘渔船登岸时原本有一行九人。他们故意在河岸留下登陆的痕迹,然后尽量往难走的地形深入。为了增添对方搜捕的困难,九人在半途又再分开逃遁,最后就变成只有三人。有好几次,孟七河听闻远处传来同伴的惨叫声。他只与同行者的部下互相看了一眼,又无言继续这死亡的旅程。

孟七河抬头看看天空。从枝叶之间可见,天色仍是一片青蓝。

——快些入黑吧……

他从来没有这般怨恨太阳。

这时树林外头的远方,传来隐隐的马蹄声。孟七河与两个民兵停下来,互相看着。

——是最后了。

三人没有说一个字,心灵却互相了解。

——珍重。假如无法活下去,来生我们再并肩作战。

三人各自往不同方向奔跑。

孟七河一边走着,一边开始脱下身上的衣冠。已经没必要再穿这伪装了。

当他脱光上身同时,听见左后方隐约传来一记悲鸣。他没有慢下来,只斜背着大刀腾出左手来,从腰袋中掏出一个竹筒把塞子拔开,将一堆混着暗绿与褐色的浆状物倾倒在掌心,正是他家传用以掩藏形迹的树浆。

孟七河一边走着,一边把树浆涂在头脸及身上。就像变戏法一样,他的身体渐渐与树林融成一体。

后面的马蹄声换成了许多人的脚步声,正直线往孟七河这边跑来。孟七河知道已到界限,找到一丛茂密的矮树,就跃进其中蹲下。

脚步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多。

孟七河努力调整着气息,以免被搜捕者察觉,同时解下背上大刀,缓缓逐寸拔出来,每出鞘少许,他就用左手将树浆抹上刀身,遮掩钢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