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仁者 第二章 行军(第3/7页)

朱宸濠再干一杯。但他仍然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回师抢救南昌?还是继续往南京进军?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骚动。其中一把苍老的声音在叱喝:「我要进去!你们即管就把刀斩下来。我这副老朽残躯,是死在战场上,还是死在你们几个卫卒刀下,于我没有甚么分别!我一定要进去!」

然后房间的大门缓缓向外打开。进来的自然是提着拐杖的太师李士实。

扶着李士实一同进入的还有他儿子李君元。随之鱼贯而进的是国师刘养正、两位武当派上将军商承羽和姚莲舟、监军刘吉及兵部尚书王纶。除了仍在外指挥包围安庆城的闵廿四和凌十一以外,宁王府最高级别的军机重臣都已在场。

朱宸濠虽半醉,哪会听不到李士实刚才的说话?他们如此不顾王爷的命令硬闯进来主帅船的御寝室,实属大不敬。

然而自从六月起兵反叛之后,他们每一个已同宁王命运共存亡。甚么君臣之礼,在战场上,都远远比不上活着重要。

李士实等几个重臣,虽为争取宁王宠信勾心斗角,但在这个关头,大家的想法都一致:宁王无论作何战略决断,都胜过在此拖延不动。

「王爷,不必多虑了。」刘养正一跟宁王见面,急不及待就说:「请从速下令岸上大军拔寨登船,我们全军回师,救助南昌城,向那不识好歹的王阳明迎头痛击!」

「等一下。」商承羽咳嗽了一声,开口止住刘养正的建言。在这仲夏仍穿着毛裘的他,脸色稍比平日苍白,众人若非见识过他的可怕身手,还会以为他是个病君。而事实上商承羽伏击「破门六剑」失败后,颠簸赶回来会合大军,一路少有歇息,在战斗里触动的旧患确还没有完全平复。

他又干咳了几声,清一清喉咙,这才继续说:「如今上策,是根本毋用理会王守仁,只须火速进军南京,一击以定半壁江山!」 「这岂非把背项都卖给敌人了吗?」刘养正皱眉摇头。「回救南昌,才是正策!南昌城留有重兵,王守仁用兵再厉害,十天半月也不能攻下。只要我军及时起动,必然赶及,到时与南昌守军两面夹击,王守仁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他又指一指李士实父子说:「太师与李公子也都同意这策略。」

商承羽与姚莲舟互相看了一眼。他们都同意要尽快进攻南京。

「我军来回奔波,与王守仁的新锐之师迎头交战,绝非好事。」商承羽以凌厉的眼神扫视刘养正及李士实父子,反驳说。「如刘国师所说,南昌既能守得一时,我军可抢先一步取下南京。到时形势转变,王守仁不得不放弃进攻南昌,调兵过来向我们挑战。我大军以逸待劳,再挟着南京龙蟠虎踞的地利,才真正可将对方置诸死地!」

李士实双手拄着拐杖,摇摇头说:「南昌有两位王子与宜春王留守。你是说要不发一卒,弃之不救吗?」

「战场之上,每个人都已把性命押上。」姚莲舟的神态在众人里最是安然,他双手轻轻按在腰间的「单背剑」柄上,冷冷地说:「不管是王子还是兵卒,都没有分别。为了胜利,就要随时准备付出。」

商承羽与姚莲舟并肩而立,相视点头。这在从前是不可思议的情景。但是两人都判断,直取南京才是目前应该采用的战略。而且对于这两个怀有异志的武当武者来说,宁王进取攻略更多领地人口,才有利于他们私下扩张实力、达成建立「武当军」的真正目标。回救南昌,那就等于原地踏步了。

商承羽趁势再说:「先前你们不也同意,应该放弃安庆,直攻南京的吗?」

「此一时,彼一时也。」李君元摇头挥挥手上纸扇,皱着眉头反驳:「而且安庆也不是南昌。两位将军想想,如果我们连老家都保不了,对全军士气有多大的打击?」

「攻下南京,先取半边江山,谁也不会再记起南昌那个小地方。」商承羽反击说。

李君元再次挥动纸扇:「别忘了,王守仁短短时间,就集合得这样规模的军队!今日不及早将他剿杀,再拖一段时日,他带往南京的人马,就不止眼前此数——」

商承羽马上用话截住他:「攻克南京,王爷正位登极之后,四方志士来投,我方军力也会大增!」

「可是那王守仁——」

「吵死了!」

叱喝的是朱宸濠,他猛力将手中玉杯摔去,在角落处砸成碎片。

所有人立时静默。

宁王扫视各人——包括一直不敢表态的刘吉和王纶,满布红丝的眼睛透着盛怒。

「你们每一个都要求我相信。」朱宸濠一字一字说:「可是相信你们,我得到过些甚么?」

他指着李士实等人:「左一句王守仁,右一句又是王守仁寿宴那夜,就是你们劝我马上起事的!可是只要我多等一天半日,王守仁早已抵达南昌,自投罗网了!今日一切祸患,就因为走漏了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