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摩尼草庵(第3/13页)

这时,那身着浅紫色袈裟的和尚忽然开口道:“方施主好深的修为,便是两位小施主,也像是有多年功力在身一般。敢问方施主大名?”

方夫子转目看了看这紫衣和尚,只见他看上去比天慈年轻一些,生得长眉大眼,双目微张,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内敛,方夫子一面暗忖:“这和尚好深的内功。”一面抱拳答道:“老朽方冀,见过大师。大师怎生称呼?”

和尚哦的一声,合十道:“原来是明教的军师到了,难怪,难怪。方施主身负摩尼教薪火传世的重责大任,可敬可佩啊!老衲洁庵和尚,这厢有礼了。”

天慈方丈道:“十多年来明教遭受奇灾,武林中声销迹灭,虽然江湖上有人传言小诸葛方冀是硕果仅存的明教高手,但是十年来从未有人见过,今日得见方施主,真是有缘有幸。这两个孩子内功不俗,方施主调教得好。”

方冀微笑道:“老朽这点修为,如何能与大师的金刚指相比?”

天慈知他是指卢村枯井中留字的事,微微一笑道:“当日老衲和洁庵师弟路过卢村附近,忽见天边火光冲天,赶到村中时锦衣卫行凶已毕,是老衲在枯井中发现郑娘子,将她救出。她说女儿不知去向,又说孩子的教师要她藏身枯井,老衲一时急切间,就在井壁留下一条线索,只盼方夫子能循线找到泉州来。只是没有料到,方夫子原来竟是明教的大军师方冀!”

一旁的傅翔和郑芫虽然听懂了一些来龙去脉,却不懂何以两个和尚一再说什么“内功不俗”,自己只学着打坐调息,又有什么内功了?

方冀指了指傅翔道:“这孩子名叫傅翔,和女孩儿郑芫都是老朽私塾里的学生,大难之后只好跟着老朽一道来到泉州。那日之事,方某仍有一事不解……”

天慈道:“何事请讲。”

方冀道:“那晚老朽与锦衣卫两名高手拚斗,一个是西域的‘可兰神剑’马札,一个叫鲁烈。老朽身中一剑,马札也挨了老夫一拳,双方要是再斗下去,五十招内老朽必败无疑。岂料两个锦衣卫突然被村中同伙发出的讯号焰箭召走,不知是否与两位大师有关?”

那洁庵禅师哈哈一笑,答道:“不错,那晚贫僧两人赶到村中,救起郑娘子正要离开,几个锦衣卫忽然围上来,贫僧出手拿住一名锦衣卫,问他何以在此杀人放火,另外几人上来搭救,是天慈师兄施出佛门神功将两名锦衣卫点倒在地,另有三个功力较深的一面联手围攻,一面放出求救焰箭。后来那马札和鲁烈赶回来,贫僧和马札对了一掌,发觉他内力不继,原来是方兄先打伤了他。”

天慈禅师接着道:“那鲁烈则和老衲对了一掌,此人一身神功,已得少林及全真真传,老衲连退了两步将他拳力化去,那鲁烈居然硬挺不退,却突然大喝一声,说任务已达成,下令锦衣卫撤走。”

方冀听天慈这样说,知他十分谦虚,鲁烈的武功自己是领教过的,天慈与他对了一掌,虽说退了两步才化去对方掌力,但鲁烈必然也领教了天慈的掌力,加上马札受伤,如拚斗起来,并无必胜把握,这才喝令撤走;心中不禁对这两个和尚的功力暗暗钦佩。

但方冀却不知道,天慈对当时鲁烈突然撤退的情形还是隐瞒了一节,这事关系重大,天慈自然不会对初见面的方冀说及。

方冀暗忖:“我埋名隐姓十年,武林中的变化已经无从掌握,这个洁庵和尚武功了得,怎么我一点也想不起他的来历?”

洁庵和尚见方冀沉思,便微笑道:“贫僧出身于闽东三峰寺,因缘际会曾受教于少林菩慧禅师,遵先师命,在浙闽一带弘扬佛法,绝少介入武林事务,因此方施主不会听过贫号。”

方冀拱手道:“原来大师乃是昔年少林罗汉堂首席菩慧法师门下,难怪功力如此深厚,今日得识大师,实乃老朽三生之幸。”

洁庵和尚合十道:“不敢,不敢。贫僧此行正要回南京锺山灵谷寺,那郑家娘子随天慈师兄到泉州来,原是暂住,据她告知有亲戚在南京,原打算过几日如再等不到女儿讯息,便要随贫僧去京师投靠。我佛慈悲,保佑施主今晚带着两个孩子找到开元寺来,实是可喜可贺。”

郑芫再次向两位和尚施礼,谢救母之恩。就在此时,司门的老和尚领着一个小沙弥进来禀告住持:“厨房准备了一些斋饭,三位施主恐怕还未用餐,是否先请将就着裹裹腹?”

天慈禅师点头道:“三位长途跋涉,快请胡乱用些斋饭,早些梳洗就寝,明日就让女娃儿母女团圆。”

郑芫兴奋了一夜,一大早就起床,未到巳时,郑娘子就赶到了开元寺,母女两人分离不到二十日,重逢却宛如隔世,两人相拥又哭又笑。方冀微笑望着她们,眼光却渐渐落在傅翔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