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封城 背后的故事(第2/5页)

比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这部经典也终于出了简体版。趁着这股风气,我把由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找来过了一遍。因为我实在是好奇,强悍的编剧是如何把这样一部冰冷黑暗的推理小说改编成赚人眼泪的言情剧的?

情节的增减就不说了,关键的一个问题——视角。

小说版通篇是以受害者或侦破者的视角来中性地描述,而电视剧中,男主的独白贯穿了整部作品。于是,在那略带沙哑的声音中,人们的关注点自然转向了“纯纯的爱”。就这样,一部在第一集就彻底泄底了的推理剧照样成为了经典——纯爱剧中的经典。

好吧,我承认,上面几段引子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凑傲月寒大人要求的字数,下面,才是这一段的正题:

郑重推荐一部老电影——《破晓时分》。

这是一部很老很老,几乎被人遗忘的电影,但这也绝对是一部让你看过一遍之后,便再也忘不掉的电影。

提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港台老电影,在那些耀眼名字的夹缝里,还有些看似暗淡,但却无比隽永的闪光,正如这部《破晓时分》。

去年,不经意间淘到这张碟,看完后不禁抚胸称幸。所幸有二,一则没有错过这样的一部经典,二则自己没有更早地看到它。因为如果我更早,比如数年前看过它,或许便会没有勇气拿起笔,来写下“怯懦”这个故事。

其实电影的剧情并不如何复杂,可以看出整个故事都脱胎于《十五贯》。而其中的区别在于,在昆曲《十五贯》内,前期观者以看客的视角来观看冤案的产生,后期大家则以清官况钟的视角来观看冤案的昭雪。末了,人们看过了一出传奇,至多再到梦中去过一把当清官的瘾,可谓皆大欢喜。

但《破晓时分》却颠覆了这一视角。故事的讲述者换成了一个刚刚进入衙门当差的衙役老六,于是,同样的故事,便有了不同的分量。

一个简单的故事,从况钟的视角来讲述,是一个中国绵延千年不绝的清官公案:从熊友兰和苏戍娟的角度来讲述,是一出才子佳人共患难的爱情传奇;从过于执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揭露黑暗吏治的故事;甚至从娄阿鼠的角度来讲,还可以是一部不错的犯罪小说。

这些故事,千百年来不知被讲述过多少次,赚取了多少眼泪、欢笑和愤慨。但是,当视角再小小地变一变,转向那个角落里无关紧要的小衙役,那么一切都不一样了,变得让人……疏离。

为什么?因为你我,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太可能是清官巨盗,不太可能遇到如此离奇的冤屈,于是我们在戏剧里体验这一切,然后等待戏剧结束,长长吐一口气,便可以回家睡个好觉。

但我们这些人,却有可能成为衙役,成为那一双迷蒙的、无足轻重的、在一旁窥视着的眼睛。

我们刚刚步入社会,亲人的嘱咐犹在耳边,胸中的热血还未冰冷。迷雾虽然还没能完全遮住我们的眼睛,但我们已然懵懂地懂得了一些东西——什么叫明哲保身,什么叫事不关己,什么叫无能为力……

于是,我们只好愣愣地看着一桩冤案被慢慢拉开,看着一件件“证据”经过自己的双手,甚至不得不亲自去做伪证,将一切罪恶再慢慢地向前推一小步,哪怕眼前不断浮现出无辜者可怕的惨状。这一刻我们完全不敢想,这惨痛之中,也有自己的一分功劳。

电影的节奏冷静而舒缓,它甚至没有告诉我们所谓的真相,没告诉我们最后的结局。因为,这一切对于那个游离于事外的小人物、对于那双冷漠的眼睛来说,其实并不重要。而对于观看着电影的我们来说,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感觉到它那巨大的力量。

这把慢慢剥开我们内心的刀子实在太可怕,太疼了!于是,我们只好疏离它,绕过它,忘却它……如果我们真能忘了它,那一切便可以结束了,就如同影片的结束。

幸好,也许它并不会结束,因为,这世间还有一个字,它念做“侠”!

世上是有侠的!

我可能、也许、大概相信着这一点。

这部电影,当你满心欢喜、志得意满的时候,不适合看;当你陷入低潮、心情抑郁的时候,更不适合看。

只有当一个秋雨的夜晚,夜半醒来,你仿佛突然想起了些什么,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想要更清楚地看明白自己,这时,请你打开DVD,放入这盘碟片,相信我,你决不会失望。

〔破晓时分〕

■导演:李翰祥 ■编剧:姚凤磐

■演员:杨群(陈老三)、赵丽萍(陈妻)等

■影片类型:剧情/古装

■片长:92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剧情介绍:在一个寒天,徐周氏在家饥肠辘辘地等待着许久未回家的相公。相公带了食物回来,却也告诉她已将她以五百两银子的价格转卖给了他人。徐周氏深夜逃走,想回娘家避难,不想半途便被官厅的马队掳回。原来徐生当日被人谋害,五百两银子也不翼而飞。徐的原配夫人将徐周氏告到官府,以私通情夫、谋害亲夫的罪名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