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七章 帝道绝学(第3/4页)

问天楼既是流云斋的宿敌,对项羽来说,卫三公子其人其名,他并不感到陌生,甚至达到了一种非常了解的地步,因为他从小就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在他的脑海中,有太多关于卫三公子的资料。

卫三公子能忍。据说他曾经为了追杀一个仇敌,跑到一个赌坊中当了三个月跑堂的伙计,递茶送水,毫无怨言。当这个仇敌出现时,他只用了一瞬的时间,就结束了此人的性命。

卫三公子够狠。有一次,他为了扩张问天楼在吴越一带的势力,孤身一人,闯入连云七寨,一夜之间杀了七百九十四人,无论老幼,无一活口,若非有人从死者的伤处看出痕迹,只怕至今还是一桩无头血案。

能忍、够狠,还不是卫三公子最可怕的地方,关键在于他机谋善变,狡诈阴险。自他入主问天楼以来,流云斋针对他而精密布下了七十九次大规模的刺杀,竟然无一成功,这不得不让项羽感到这是一个神话。

可是现在,刘邦居然打破了这个神话,项羽相信这个木匣中的确有个人头,而且与卫三公子非常相似,但他绝不相信那会是卫三公子的人头。

“啪……”木匣陡然跳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滚到了地上,众人“哗……”地一声,争先恐后地涌了上来,竞相观看。

项羽轻哼一声,从人群让出的一条甬道走过,站在刘邦身前,深深地望了刘邦一眼,道:“你敢肯定这一定是卫三公子的人头吗?”

刘邦强压下自己心中的悲伤,淡然道:“如假包换,货真价实。”

项羽的眼中透出一股寒芒,在刘邦的脸上停留片刻道:“好,这人头的确与卫三公子非常相似,但要辨明真假,对本帅来说却非常简单。来人呀,给我查验人头的牙齿!”

他一摆手,众人全都归位入座,两名军士进入帐中,对着大头摆弄半天,方才禀道:“回大将军,此人牙床上方第三颗牙齿缺了一半,余者尽皆完好!”

“此话当真?”项羽几乎跳了起来,问道。

“已经查验多次,的确如此。”两军士答道。

项羽毫无表情地摆了摆手,让两军士退下,一双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紧紧地盯在刘邦的脸上,半天没有说话。

帐内一时寂然无声,就连刘邦也蓦然紧张起来。虽然他心里十分清楚人头的真假,可是手心仍然捏了一把冷汗。

“我自从认识卫三公子以来,就一直在想,在这个世上,还有谁能杀得了他?我甚至认为,要卫三公子的命,也许比登天还难,除非是发生奇迹,但是让我不敢相信的是,沛公居然做到了,这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项羽的话里有一种激动与亢奋,话一出口,刘邦这才松了一口大气,因为连他也不知道何以才能辨明真假。

直到这时,项羽才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因为卫三公子的人头已经可以说明一切,无论谁再狠,他也不可能将自己的人头献出来,除非别人动手取他的脑袋。项羽坚信这一点!

但他绝对没有料到,卫三公子绝对比他想象中更狠,正因为他想不到,所以他才会落入卫三公子与刘邦的算计之中。

“不过沛公,我还是有些奇怪,我们对卫三公子的了解,甚至精细到了他的牙齿,却始终没有办法置他于死地,而你又是怎么做到的?”项羽提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刘邦今日鸿门之行,取信于项羽只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他还有一个计划,正是算准了项羽必有此问。只要项羽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他的这个计划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他做事情,从来都是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利益,而这一次代价付出的竟是卫三公子的人头,他要换得的又是怎样的利益呢?

刘邦笑了笑道:“本公非常同意大将军的看法:在这个世上,的确没有人可以杀得了卫三公子,本公也不能。如果说还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那就只能是他自己,因为这只能取决于他的心态。”

项羽摇了摇头道:“我还是不太明白。”

刘邦环顾四周,只见帐内众人无不将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似乎都想知道下文,不由得微微一笑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卫三公子临死的那一刻,他还一直把本公当作他的朋友!”

项羽沉吟半晌,似有所悟道:“原来如此。”

他终于明白,何以流云斋屡次刺杀卫三公子都无功而返,而刘邦却能一击致命,这道理其实并不复杂,这就犹如一个杀狗的屠夫,当屠夫提着刀子,满脸杀气去面对一条狗时,这条狗就会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根本不会给屠夫下手的机会,但是有经验的屠夫却不会这样,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刀子藏在身后,手里却拿着一块肉,当这条狗认为没有危险的时候,其实便是它死到临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