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第七章(第3/4页)

“我不知道最后一个消息是否能为我带来大王的信任,但是,我坚信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蒙面人调整了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然后接道:“这最后一个消息是有关于韩信等人派来的四大信使的消息,请问大王,在您的情报网中,是否知道他们此刻现在何处?”

项羽的眼芒直对着蒙面人的眼睛,一动不动,似乎欲穿透其内心一般,轻哼一声道:“他们此时正在萧何的相国府内密议结盟的细节,整整三天过去了,他们未出相国府半步。”

项羽对四大信使抵达咸阳一事十分看重!在他看来,无论大汉军的实力有多么雄厚,要想与自己无敌于天下的西楚军一战,绝对是凶多吉少。他真正所担心的,还在于楚汉交战之际,韩信、周殷、彭越、英布这几路人马趁西楚空虚,驱兵直入,使得自己腹背受敌,这就难料胜负了。所以,他绝对不能让刘邦与四大诸侯结成同盟,在分化他们未果的情况下,他决定对四大诸侯的四大信使实施狙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四大信使命归途中。

有了这样的打算,他手下的暗探耳目自然不敢有半点懈怠,虽然他们无法混入森严的相国府,却对相国府中的每一条出入口实施全天候的监控,是以项羽相信自己所得到情报的真实性。

然而,蒙面人接下来说的话却让他大吃一惊:“不,那只是三天前,其实,在四大信使晋见刘邦的当天夜里,他们就已经离开了咸阳!”

“这不可能!”项羽的眼中逼射出一股寒光,冷然道:“为了监视四大信使的动静,本王几乎动用了一半的耳目,如果他们造成如此重大的失误,那就当真该杀!”

“空口无凭,如果大王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在明日清晨的青石岭设伏,韩信的信使韩立将在那个时候经过那里,然后转道向东,回到江淮。”蒙面人显得极有把握地道。

蒙面人究竟是谁?何以会如此了解大汉朝中的机密?

这是一个谜,一个难以解答的谜,但是有一点却可以确定,他能知道这么多常人无法知道的秘密,就足以证明其身分绝对不同寻常。

“本王凭什么相信你?”项羽似信未信,将疑非疑,以一种疑惑的眼光打量着蒙面人。

“大王可以不相信我,甚至可以杀了我,但是到了明天,大王也许就会后悔,因为这对大王抑或对我来说,一旦联手,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蒙面人直面项羽咄咄逼人的目光,毫无怯意地道。

项羽有些打不定主意了,以往这个时刻,当他对某件事情难下决断时,可以询问范增,然而范增被自己逐出军营之后,竟然被人击杀于枫叶店,这是项羽始料未及的。

他之所以逐走范增,只是想试探其忠诚。从他的内心来说,能以“亚父”之尊善待范增,就是对范增最大的倚重,然而随着流言四起,他多疑的性格决定了他要试上一试。所以当卓小圆的那次事件爆发之后,他顺水推舟,以放逐来试探范增。

在项羽看来,范增的身边不乏高手,就连范增本人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内家高手,加上自己所派的几名高手护驾,可以确保他的安全。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却是范增的死讯,这就意味着他从此失去了一个左臂右膀。

想到范增,项羽的心头不免涌出一丝悔恨之意,想到正是自己的多疑害死了范增,他不由得重新打量起眼前的这个蒙面人,暗自在心里问着自己:“是呀,如果我现在杀了他,是否就能保证明天不会后悔?何况,如果真的有此人相助,打下关中、绞灭大汉军根本不是什么虚妄之谈,难道我真的要错失这种大好良机吗?”

项羽沉默良久,才缓缓而道:“你可以确定韩信的信使一定会自青石岭经过?”

蒙面人道:“不错!”

“本王很想知道,你何以要投靠本王,这样做对你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相信自己的直觉,更相信大王的实力,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灭了大汉之后,请大王封我为关中王,统辖刘邦固有的领地。”

“你背主弃义,难道不怕世人耻笑吗?”

“大王何不将我的举动称作弃暗投明呢?也许在史书上,在后人的眼中,我今日作出的决定就是英明的、正确的、无可厚非的,难道大王不这么认为吗?”

“有了你这句话,本王的确应该相信你。”项羽笑了起来,伸出了手掌,而不是那柄巨剑。

△△△△△△△△△

霜寒露重,青石岭的早晨,透着沉沉的寒意,对赶路的行旅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天气。

韩立率领数十名随从,绕过宁秦城外的西楚军营,翻上连绵的山脉,到了青石岭,从这里向东,虽然路途遥远,山路难行,但可以避开西楚军,算起来应该是一条比较安全的行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