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引蛇出洞(三合一)(第2/4页)

再后来,她们一行人已经全力缩小存在感了,哪知还是叫常贵人给盯上了……这才发生了之后那事。

熊贵人供出了一个內侍,表示她只是按着指示听从那位公公每回带来的吩咐。今次行动便是那公公来传的话。

李纯的人立马入宫去追查提人。

可熊贵人咬定的那个公公今早竟然失足掉进了湖里,人被捞起时已经断气。

事发在半夜,也没留下什么证据,所以是畏罪自尽还是被人暗算并不可知。

将其人深入追查,发现这公公是个活络的,在宫中不少地方当过差。

换而言之,宫中各处他都很熟悉,关系网也很广,且人缘还极好……而由于当差的地方多,曾效力过的主子和管事也不少,真要往上抓,并不容易。

如此,线索又断了。

熊贵人经历了又一次的拷问,知道负责联络的公公也丧命,再想到佘嬷嬷的死,更是怕得肝胆欲裂。

她也开始明白,昨日对方示意她离开时,哪里是要废功夫给她安排出路?所谓后路,就是死!当时她若不是第一时间被侍卫控制住,她早就和佘嬷嬷一样被灭口了……

暗卫给了她两个选择:一,主动坦白,保她一命。二,受尽苦头后被撬开嘴,届时恐怕不管皇帝这里还是主谋那儿都不会放过她。

但她若能知无不言,转为证人,即便对方猖狂,但至少能得皇上庇护,或许能最大程度得一保全。

熊贵人没有多考虑,提出了不但是要保她一命,还要保她家中性命的要求。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她供出:让她按那公公意思办事是家里的暗示。所以她才言听计从。至于其他,她就一概不知了。

又说那边答应,只要她乖乖办事,前途可期。

李纯的人拷问很有办法,又很会抓重点。听到“前途”二字,马上就有了领会。一个无宠的后妃,能相信有外人能掌控其前途,要么是那人实力过硬,要么便是她曾在那人手里尝到过甜头。

再一审问追查,果然,打听到了这位熊贵人当日选秀能成功入围,便是有人举荐过的。即便无宠,去年还晋了一级。

显然,能让她依靠的,是座大靠山。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又是一番逼问,熊贵人说,家里近年与张家走得近。张家,是前贵妃的母家。她心里大概知道昨日主谋是珏王,但她并无证据。

是啊,没有证据,难道单凭各人的猜测就能定谁的罪?

确认熊贵人身上再问不出其他后,李纯便带着供词入宫了。

他,除了是去汇报进度,也是去请旨的。

由于在眼皮子底下又死了一个,皇帝愠怒更甚。

他不是傻子,出事之后他便疑心是长子了。追查只是一试,没法轻易查出前因后果才是长子一贯的手段。下手狠辣,更是长子的风格。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知道李纯来请旨真正的目的在于求他一个态度:是为保颜面而选择遮掩?还是不再忍耐?

由于昨日事已被皇帝封口,所以熊贵人的罪名只能是偷藏了御赐之物。行径虽恶劣,却并不足以祸及家族。因而一旦选择提审熊家主子,那么便意味着要重立罪名,否则便是正式开始了瓦解长子势力的进程……

“纯,你觉得朕当如何?你且直言,说来朕听听。”

李纯知道皇帝早就下定了决心,他这么问,求的只是个心理慰藉罢了。

“算计储君,后妃,命妇,对皇权的藐视和践踏已经毫不遮掩,在宫中接二连三杀人也毫不顾忌,仅仅这两条便已经严重至极。

贵妃敢众目睽睽推倒皇室女眷谋害皇嗣并嫁祸他人,何等嚣张?那位更有疑似京郊杀人灭口之嫌……一桩桩一件件,都叫其平安度过才导致了变本加厉的如今局面。”

李纯怕皇帝记不清,把最近关于朱常珏的“罪名”都给罗列了一遍。更把佘嬷嬷和传话公公的死直接定义成了“被杀”,话里话外更流露出了对皇帝手段太软的不满……他身为重臣都如此不满,那其他人呢?

他没抬头,只淡淡说来,却能从皇帝盯在他头顶的那种直视感受到其郁愤。

“昨日众目睽睽,虽被遮掩,但人心难免散乱。可雷声大雨点小,那么大的事若不了了之,长此以往,皇权还有何威信?长此以往,人心何存?”

李纯慢慢抬头。

“皇上可还记得苏家?”

皇帝面色再次一垮,瞬间明白了李纯之意。

昨日之事从整体调度,到凶犯逃脱,都已证明了主谋在后宫的控制力,而苏家作为皇帝暗中想扶的家族,眼下不显山不露水却被朱常珏盯上想要求娶,显然其在前朝,在皇帝身边都有了耳目。

先前朱常珏瞄上苏家皇帝只是觉得奇怪,可不排除是意外,但眼下这么一结合,李纯这么一提醒,却让皇帝忍不住多想,瞬间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