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刀合一化精虹(第3/14页)

段钧泛现惭愧神色,道:“弟子无能,连累夫人非取用兵器不可,唉……”

胡铜铃问出人人想知问题,道:“夫人何故八年来都不用兵器?无怪晚辈根本不知道夫人使的是什么兵器。”

山海夫人道:“这是我私人一个小秘密,本来值不得向外宣扬。但你既然问起……那只不过我八年前心高气傲用这件兵器伤了一位故人。所以我想永远不再动用兵器,聊表心中歉悔之意。”

胡铜铃惊讶道:“八年前?那人是不是少林寺微尘大师?”

人人睁眼耸耳等着听取答案,只因微尘大师非同小可,乃是少林寺七大高手之一,威名赫赫,武林几乎无人不知。

如果这神秘的山海夫人竟然能伤得少林七大高手之一的微尘大师,岂不是几乎可以横行出入少林寺?她的武功造诣岂不是无可思议测度?

凭良心说像赵真李香香等一众江南名家,虽然个个相当自负。但若是谈到少林寺七大高手,可没有一个狂妄得自以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当然更不必谈到击败少林七大高手这一层了。

山海夫人虽然没有当众承认,却也没有否认。只道:“余凡,取我兵器来。”

余几迅即奔出,从马车取来一具金光灿烂耀眼的琵琶。

金琵琶上还绷着弦,山海夫人一拿在手中,登时发出悠扬争琮之声,可见得这面金琵琶平时可以弹奏。

小辛姿式分毫没有变动,仍然左手拿刀(连鞘)齐胸直直伸出,人亦挺立不动。只有三、四个人能感觉得到发生了奇怪变化。因为小辛好象连刀带人溶入整个环境中。他的人与刀明明存在,却似乎根本不存在。

山海夫人只用一只手拿着金琵琶,居然又能发出争琮声,跟用手拨弄弹奏一样。声调音韵凄怆悲凉;深深透入每个人心中。

胡铜铃突然咤叱一声,宛如霹雳,声势之威猛竟使很多人骇得跳起。

山海夫人道:“好极。我本来想到可惜你的金铃震破不能配合琵琶韵调,谁知你的叱喝更有味道。”

段钧道:“胡铜铃天生神勇,他的吼啸昔日在泰山足以骇退猛虎。他的铁牌想来亦可抵挡小辛横行刀一招或两招。”

山海夫人道:“很好。你呢?”

段钧道:“如若小辛右手横行刀有人抵挡。他的左手交给弟子。”

山海夫人居然沉默不语,显然陷入沉思中。

任何人包括赵真杨贵李香香等名家高手在内,无不感到这一场拼斗既奇异不合常理,而阵阵惨厉凶杀之气使人心胆寒栗。

那种种杀气使人深切了解凶险的程度。

可是为何泰山派精锐高手竟在阵前商谈杀敌之道?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小辛听见?不怕他找出应付方法?

但假如有人能分心转眼看见吴哥表情,必定又觉得奇怪。吴哥这时的表情大致上属于安详坚定冷静具有信心。

似乎他不但测得透双方的胜负大势,甚至叫他换下小辛,好象亦有应付把握。

只听山海夫人道:“段钧,以你的身分眼力,莫非瞧不出小辛十指都有特别功夫?”

段钧应道:“弟子知道。但只要不碰上横行刀,便有几分胜算。”

小辛直直伸出的左手缓缓收回,横行刀斜抱胸前。姿势极为自然闲散。就像我们平常人抱着几本书一样。

此一姿势最特出的地方正是自然、闲散。任何武功招式只要有应敌打算,必有防御或进攻迹象气势。

但小辛没有,好象真的完全忘记面前的大敌,忘记一切争执凶杀。

山海夫人忽然围绕小辛行了一匝,衣袂飘举,动作如行云流水,舒展潇洒。

她道:“段钧,咱们处境越来越凶险了,你知不知道是何缘故?”

段钧道:“弟子亦有些感觉。但他亦何尝不是处境越发凶险?”

山海夫人沉重叹口气。叹气声全厅皆闻。

显然她内心忧虑沉重得很难形容。

段钧沉着如故,道:“夫人,咱们泰山派人数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光明坦荡铁铸锋好汉。纵然万分凶险亦不畏惧。夫人即管下令,不必顾虑。”

吴哥忽然插嘴开口,说道:“段钧,你错了。山海夫人乃是因为你说不出何以越来越凶险缘故而叹息。”

没有人觉得吴哥不该插嘴,事实上他所站立位置突出于众人前面,早已令人感到他根本与众不同,所以亦有插嘴说话资格。

段钧茫然道:“是么?”

胡铜铃突然仰天长啸,声调威猛中含蕴阵阵悲凉。

虽然震得人人耳朵嗡嗡鸣声,奇怪的是竟没有人怪他不该悲啸。

为什么?莫非每个人心中隐隐感悟某种微妙道理?

金琵琶亦发出“铮琮”数响,在震耳悲啸中居然清脆嘹亮而又不失凄怆悲凉之致。

使得每个人心头无端涌起汹涌波涛,无端闪现许许多多的回忆和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