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5/13页)

徐少龙决定暂时撇开这个问题,淡淡道:“既然行不通,咱们再想别的法子。”。

他们刚刚谈到这里,一个仆妇来禀报,书坊派来了伙计,送了不少书籍来。

连晓君讶道:“这么晚了,还送书来?”

徐少龙道:

“除了大部份是新近刊刻的典籍之外,相信有些书坊主人特地为我搜购的珍本。我原来打算送给黄云文,算是我们从家里带出来的,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相信咱们是书香世家。现在大概用不着了,不过你可将此意透露给余姣姣得知,免得她疑神疑鬼,乱打报告。”

连晓君点点头,道:

“好的最近我一直很注意她,倒是没有发现她有什么可疑之处。”

徐少龙很快就走到书房,但见桌上已堆放了不少书籍;而送书前来的,正是这南京地面,负责“贩卖部”的头子黑蝎阎炎。

由于连晓君随即跟了进来,因此阎炎暂时不能向徐少龙说什么话。

连晓君拿起书坊开列的单子一看,哟了一声,道:“你买这么多?”

黑蝎阎炎马上用生意人的口吻道:

“敝坊费了很多事,才搜罗到几部难得的宋版藏本,敝东主说过,这可不是因为杨相公肯出大价钱,而是见杨相公博学好古,一定懂得爱惜珍本的人,所以才用心替杨相公搜罗……”

连晓君道:

“原来如此,让我瞧瞧有些什么……这一部十二卷是时人所著的新本……”

阎炎依照单上开列的书名查看,道:“这是张樊着的东西洋考……”

他显然不知道张樊是什么人,亦不明白“东西洋考”一书中,谈的什么问题,故此话声就此打住。

徐少龙耸耸肩,道:

“本朝已与诸着海国通市甚久,这一部大概是遍考诸海国以及海路各线等事,我想一定有点用处。”

连晓君从打开的箱子中,拿起一本,道:“啊!这是西湖繁胜录,还是宋版本呢!”

徐少龙问道:“你以前读过么?”

连晓君道:

“我读过,西湖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此卷备载南宋时西湖的繁华风流,胜慨逸事,令人有不胜神往之感。”

徐少龙转眼向阎炎道:

“这一部很好……”

连晓君瞧着箱中另一套书,道:这十五卷四声篇海乃是通行本,便不怎么好了。”

阎炎道:“可是此书很多人买呢!”

连晓君道:“那是另一回事,这是什么,守城录四卷……”

徐少龙道:

“这一套属于兵家之书,是宋代靖康时,陈规以区区一个县令,当金兵南下时,荆湖诸郡,剧盗蠢起。陈规连败巨寇,后来又与刘铸一同抵御金兵,大有功绩。此书是陈规在清安御寇的事绩,同时备载城廓楼橹等制度,以及攻城备御的方法。这些是陈规着的,其中一卷是汤寿着的的建炎德安守御录,详述陈规守德安时守城遗事。大体上说,此书可以称得上很有价值。”

连晓君惊讶的望他一眼,虽然没说什么,但显然已表示对于他的渊博,感到十分奇怪。

黑蝎阎炎向连晓君奉承地道:

“姑娘谈论这些书籍时,头头是道,可知必是当今的女才子,只不知和黄大人的千金相比起来怎样,但小的想,姑娘恐怕还要胜过她。”

这话使徐连二人都大感惊奇,徐少龙首先问道:“哪一位黄大人?”

阎炎道:“就是总督大人。”

徐少龙讶道:“我没有听说还有一位千金啊!”

阎炎道:“对了,外面的人都不知道……”

徐少龙感到难以置信地问道:“然则你如何得知的?”

阎炎微笑道:“是黄公子无意中透露的。”

徐少龙道:“他是个很缤密小心的人,怎会把家中之事,轻易向外人透露?”

徐少龙追问的话,还含有两点意思,只不过没有说出口罢了。

第一点是在他说到“家中之事”时,声音特别重些,以示强调。暗示此事外间全然不知,甚至在黄翰怕的一些同官友好之中,亦保守秘密。所以此是黄家的“秘事”,而不仅仅是普通的家中之事。

第二点是,凭他阎炎在南京公开的身份,不过是一间书肆的掌柜,黄云文公子与他交往不深,怎会将“秘密”透露与他得知?

阎炎答道:

“黄公子时时到小店来搜购书籍,是以与小人甚是相熟,有一次他恰是应酬之后,带着酒意前来,还购了很多书籍。小人一看这些书籍,有些是黄公子曾经买过的,是以十分奇怪,又以为他是醉中选错了,便把此情,向他禀告。黄公子说不是选错了,叫我放心。因为这批书籍,是他妹子要的,马上就装运返乡……”

徐连二人这才明白,徐少龙道:

“原来她是居住在家乡,不是在南京。不过黄夫人亦在此地,为何抛下那黄姑娘在乡间。令人不免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