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康健(第6/7页)

陆过和郁知秋连忙起身,刚要推辞,被姜放喝住:“你们眼里分明说是喜欢得紧,可别在我面前假惺惺的。这两张弓,一名‘仁’,一名‘义’,乃是分不开的兄弟,你们也当有兄弟般的情谊,将来沙场上并肩作战,共驱鞑虏。”

“‘仁义弓’?”陆过和郁知秋神色已变。陆过道:“当今圣上还是皇子的时候,与成亲王在上江遭遇猛虎,当时有位将军飞箭来救,竟将所用的两张弓拉折,先帝赞他骁勇,命人特别揉制两张举世无双的强弓,并用两位皇子的名字命名,赐予这位将军,原来……”

姜放倒反而吃了一惊,“你们知道?”

席上众人大笑,郁知秋道:“大统领,这事虽未传于史,却是武将子弟耳熟能详的故事,只是大统领不爱炫耀,无人知道那将军便是大统领了。”

陆过手抚弓弦,道:“承蒙大统领青睐,陆过恭敬不如从命,这便领赐了。”和郁知秋跪倒在地,双双接过。

姜放望着他们生气勃勃的面庞,知道又是一代新人卷入了朝廷纷争的漩涡中,宫墙之内,到处都是谎言陷阱,这些年轻人中有多少能青云直上,又有多少会混沌梦死——姜放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年轻人的一阵欢呼倒能驱走姜放许多惆怅,今夜开怀畅饮,直到戌时将过,众人告辞时,姜放又再三嘱咐,明日要在上驷院的校场整队,万万不可迟误,这才散了。

姜放为将众人向各门各处分派,须再看各人武艺,亲自选出现职侍卫中武功出众的二十人,要他们与新人一试身手。殿试之际,以游云谣、郁知秋二人剑法最高,此时便成了众矢之的,贺天庆上前对游云谣笑道:“榜眼,怎么样?赏个脸赐教几招?”

游云谣为人不喜与人争斗,又知他是侍卫总管贺冶年的亲兄弟,见他目光不怀好意,辞道:“在下花拳绣腿,怎么能入贺把总的眼?贺把总高抬贵手,在下也免当众出丑。”

贺天庆道:“榜眼好大的架子!”

姜放离着不远,对游云谣道:“前辈要指教你几招,你还推辞什么?”

游云谣无奈,从兵器架子上取了剑,施礼道:“在下得罪了,贺把总手下留情。”执后辈礼先攻一招。

贺天庆使的是刀,举火烧天式自下相格,一招下来,游云谣便知他天生力大,内力根基却浅薄,不便以内力和他硬碰,游家剑瞬息万变,力自心生,剑招微缩,轻松将他蛮力化解。贺天庆轻身功夫也不错,揉身而上与他游斗。游云谣长剑只在他身边翻飞,兵刃相碰之时施展粘字心法,将他单刀荡开,既不能伤到他,又找不到让他知难而退的法子,一时僵持不下。

那边郁知秋也是遭人一番抢攻,剑也不出鞘,将对手一脚踢翻在地。钱越、张出、黄诞等人交情甚好,一人吃亏众人皆怒。郁知秋笑道:“你们不服气,只管一齐上来。”他以一敌三,面无惧色,抽空还对游云谣道:“那个人不是游兄的对手,何不早将他打发?”

贺天庆此时已筋疲力尽,气喘如牛,见游云谣仍是半点汗也不出,仍有闲暇道:“贺把总,既然分不出高下,何不就此罢手?”贺天庆本想说两句体面的话,便打算收招,却听姜放大喝一声:“都住手!”

姜放的声音犹如雷霆,贺天庆离他最近,吓得手一颤,几乎将单刀摔落在地。游云谣手快,用长剑在刀背上一托,笑道:“承让了。”

上驷院不知何时进来两个内臣,前面的一个身穿杏色宫服,可知是首领太监,后面跟的是个青衣小监,两人在廊下对姜放作揖行礼,姜放也甚是恭谨客气。手脚快的侍卫却早已搬了椅子,沏了茶,请两人坐了。那杏衣太监尖声笑道:“不敢当、不敢当,有劳、有劳。”在姜放耳边低语几句,姜放随即道:“游云谣、郁知秋过来。”

两人走近,向内打量,廊下垂着竹帘,两个内臣都隐在阴暗里,看不真切,只觉那杏衣太监坐得四平八稳,颇有大将风度。姜放道:“你们两人捉对演练。”

游云谣和郁知秋甚是为难,两人自会试那日起,便知对方身手了得,加之最近总相处在一块儿,早生惺惺相惜之感,此间不过两个内臣出来看热闹,如何能让他们拼力相搏?两人心意相同,只将一场比试变作舞剑,上窜下跳,煞是纷繁好看。

帘内杏衣太监看了一会儿,失声一笑,“大统领,这就是今科武进士中的佼佼者了么?怎么到大统领这儿没几天就成花架子了?”

姜放笑道:“他们年轻不懂事,不知在大爷面前显露真功夫。”

郁知秋低声对游云谣嘀咕了一句,“一个太监懂些什么?”

帘内有人道:“适才说话的是郁探花么?请两位上前一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