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杜闵(第5/8页)

于步之和那三人寒暄几句,便分道扬镳。那汉子微一犹豫,尾随了自快船上岸的三人,穿过小巷,往天刑大道方向行去。这里的小巷行人稀少,那汉子不敢跟紧,再转了几个弯,前面的人却已不见。那汉子疾步又走了两条街,仍是寻不到那三人的踪迹,不由顿足叹了一声。

“哼。”高处有人轻笑。

那汉子抬起草帽仰头,只见一条消瘦人影手持利刃一跃而下,不由大惊失色,扭头咬牙便跑,不过几步,便绊到了前面的袍角,一跤跌倒在地。

“啊!”他道性命必然不保,奋而翻过身准备拼命,却只见空荡荡的街头,刚才的刺客连人带剑消失无踪。

他惊异之下,怔了一会儿,在几个街口乱奔乱看,忽听有人叹息了一声。

“探花郎这是何苦呢?”街角拐出的人腰肥体宽,用凉帽遮去半张脸,踱过来站在墙下的荫地里,“若非我出手,探花已然送命。此时还不知逃出京城要紧,一定要送了性命才肯罢休?”

“多谢英雄救命之恩。”那汉子摘去草帽,正是霍炎,“我身负皇命,不敢不舍命报效。”

那人大笑,“探花的职责是在朝内,是在王府。这拿刀动枪,飞檐走壁的买卖,还是交给我们粗人的好。”

霍炎笑道:“且不知刚才那人是谁,又怎么发现我跟了他们过来。”

那人摇头,“东王座下高手如云,上京办事,耳目不离左右。探花衣着光鲜,顶的草帽却是破破烂烂,一看就知有诈。更不用说他们做贼心虚,小心谨慎,怎么会猜不出探花的雅意?”

霍炎低头思量道:“果然是东王的人上京。我更不可离开京城。”

“唉!京城到处都是皇帝撒的网,少了你这根鱼线,一样跑不了大鱼!”那人狠狠叹气,“你留在此处,若被人识破,便是一个违抗懿旨的罪名,真真是活不得了。你放心去北边,这里有我,何必你一个书生劳神?”

霍炎笑道:“吴大老板也为朝廷做事?”

那人干咳了一声,道:“看在银子面上罢了。”

霍炎道:“既然吴大老板已有成算,我就不在离都碍事了。别人的话或可不听,只有吴大老板与我有两次救命之恩,好言相劝,自当从命。”

“盼着探花郎凯旋归来。”吴十六松了口气,拱手道,“后会有期。”

霍炎走了几步,回头道:“吴大老板,那船中可还有人呐。”

“我晓得。”吴十六笑道,“行船十几年,船该吃水多深,还是知道的。”

霍炎这才放下了心,乘快马日夜兼程,一路上不敢投官驿,用了五天才在乐州城赶上郭亮一行。再往前去便入凉州境内,霍炎终于得空喘息,躺在驿站床上,精疲力竭之际仍在不住思索那船中的身影又是何人。

此时那只快船早已自过龙门西进,六月二十日深夜停泊上江镇码头。岸上一乘遮得严严实实的小轿,等候多时。领头的汉子见那船上熄了灯火,方才靠近。

“爷。”他躬身施礼。

船舱中走出来的东王世子摆了摆手,“不是多礼的时候。”

“是。”

雷奇峰在船头懒洋洋松动筋骨,一边向两岸环顾,随即向杜闵点了点头。

“走罢。”杜闵让贴身服侍来的小厮打起轿帘,低头坐了进去。

雷奇峰跟着慢慢走上岸,顷刻消失在岸边垂柳深处。

东王早在多年前便在上江镇外购置一处庙产,东王在此耳目众多,却从来不擅自与庙中人来往,只有杜闵到了上江,才在此居住。庙中主持一新和尚开了后面的角门,将杜闵的小轿迎入,伏地叩头。

“大师请起。”杜闵亲自上前掺了一把,“最近香火可旺盛?”

“托爷的福,好得很。”一新笑道,“爷远来辛苦了。小的们都想念得紧。离都有人连夜赶来,似有急报。”

“那就叫到这里来。”杜闵道,“我换了衣裳就见他。”

寺中早已备下沐浴的香汤,杜闵洗去几日风尘燥热,才有胃口吃些清淡食物。用饭时一新来禀,离都的探子已到了。

“放下帘子来。”杜闵道,“你在外面问他,我听着。”

不刻进来一个精干汉子,对一新道:“急报。”

“讲。”

那探子瞥了一眼垂帘,提高了些声音,道:“看护长史大人的好手中,有一人去向不明,翻遍了整个离都活没见人,死未见尸。”

“最后瞧见他是什么时候?”

“就是长史大人上岸时。他应是暗中护着长史大人,直到长史大人下榻为止。”

“长史大人有没有说法。”

“没有。”

“知道了。”一新道,“下去歇一歇。”

他见那探子走了,转身掀开帘子,垂手立在杜闵身边道:“看来有人已盯上了马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