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金兰(第2/9页)

长洞终尽,清风迎面,一出洞天已暗黑,繁星点点,山天一色。有水声依稀若编钟乐鸣,阿离一侧目,看到左近一条数百丈的长瀑碎作万千细银,从高崖失足跌下。

“这是银河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惜冬日水少,见不真切。这瀑下的驻颜潭水,却是长年不枯,便是几月无雨也是满溢。”

“哦,这是为何?”

“驻颜潭与过客泉相通,有活水源源不断充入。那里的温泉药效颇佳,在里面泡个三天三夜,你的毒不逼出来才怪。”

阿离笑道:“呆待三天三夜,皮也烂了。”他暗自扼腕,力掐合谷、列缺诸穴,压下周身疼痛。一路来他始终强忍痛苦,不让江留醉有丝毫察觉,憋得辛苦,眼看就要支持不住。

走过潭前数方大石,但见冲天翠竹如网密集,一阵风过环佩叮当,宛如迎客。江留醉笑道:“这是绕指林,沿这条素心径往前,就到我们读书之地。”阿离道:“想必又有个雅名。”江留醉道:“不然,我们唤它‘之乎斋’,幼时想的是‘一说之乎者也,立即呜呼哀哉’!”

阿离笑得勉强,神色渐变。

两人说话间到了之乎斋,是一座气象庄严的三层楼阁。江留醉仰头叹道:“此处藏书过万,不知是师父搜罗还是前人留下。”又指了楼南的一座钟鼓楼道,“那是息心楼。平常有事,上息心楼敲钟,谷里就都听得见了。”

阿离笑道:“倒像个和尚庙。”不经意往楼后看去,此时视野开阔,远处飞檐走壁,若干宫殿星罗棋布,不可胜数,方知江留醉前言不虚。如此府第连王公都无福消受,能够享用的唯有万乘之尊。

过了之乎斋是数十亩平地,芳草青青,绿茵似锦,依着一个湖泊,南北各有一座小桥飞渡其上。江留醉停下,皱眉道:“不知他们在何处。”阿离失笑道:“也是,你家里太大,反找不到人。”

江留醉往南方一指,由西向东分别介绍道:“师父住在渗痕台,二弟在倦尘居,再过去便是我住的燃剑楼……咦,燃剑楼旁亮灯了,他们必在那里。”放心地移手向北,“那一边谪仙台上住着我三弟、四弟。我们,一人霸了一处地方,像不像神仙一般快活?”

阿离道:“地方这么大,只你们师徒五人?”江留醉笑道:“既是宫殿自有大内总管,有许伯、许婶两位老人家照料我们的日常起居,不过他二人如今该回越州老家了,要元宵后方回来。”阿离微笑道:“不知道的,以为你是皇亲国戚,这是你的封地呢。”

他随口一说,却让江留醉翻出心底的身世之谜,一时五味杂陈。打小就住这种雕梁画栋、玉砌琼铺的金屏翠殿,以前当是天上掉下的福气,让师父碰巧遇上。外出走了一遭,越来越觉得背后的原因不单纯。他不由认真审视面前的一切,仿佛初见。

燃剑楼旁的伊人小筑内,一个眉清目秀的青衣少年持了本书走来走去,摇头晃脑。另一个圆脸的蓝衣少年则整个人斜在椅上,懒散地向他道:“四弟,我饿了,你快做饭去。”

青衣少年读得入迷,充耳不闻,突然抬头问不远处的一名雪衣少年道:“‘牛女桥边路不通,河车运去杳无踪’,这两句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又与练功何干?总也不大明白。”

雪衣少年本倚栏发呆,闻言心不在焉道:“舌抵上腭,使精气下行,不就是鹊桥之象?”

“那‘移将北斗向南辰,穿过黄庭入紫庭’,这北斗南斗又是星象……”

雪衣少年回过神,“一为下丹田,一为上丹田,内丹成后,须由下向上输送搬运。这些个道理师父都教过,只是不曾用二十八宿的名字,参看古籍时如以经解经,自然明白。”那青衣少年闻言,笑嘻嘻地走到他面前,“我读书虽多,到底不如二哥求得甚解,胜我一筹。”

他们一唱一和,那蓝衣少年人又往下瘫了两分,唉声叹气道:“我要饿死了,你们两个疯子要辟谷不成?”他刚说完,那雪衣少年瞥见江留醉背了个人入门来,大喜过望,倏地站起,冲口而出道:“大哥!”

江留醉见了这三人,方才放阿离下地,对那雪衣少年道:“老二,快扶他去过客泉,用你的金针救他一救!”

雪衣少年正是江留醉的二弟南无情,自幼迷上金针渡厄,他师父仙灵子便把他送到一位隐士处学了岐黄之术。南无情闻言一把扶起阿离,见他脚步酸软,索性背了走。蓝衣少年见了江留醉,立即精神,蹦起来一把抱住他,“你可回来了。”

江留醉捶他一拳,“三弟刚才叫唤什么,又没得吃?却不见瘦。”公孙飘剑大笑,“我饿死也是个胖子,改不了了。你从哪里拣了个人回来?”江留醉未及回答,青衣少年走过来欢快地喊了声“大哥”,江留醉瞥见他手里的书,苦笑道:“难怪老三要饿死,过节也不忘用功。老四你就饶他一回,做点好吃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