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玖山雨欲来(第3/3页)

李煊放下酒食,一回头,却见贺兰晶正伫立在他面前。看到李煊神色尴尬,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贺兰晶叹道:“你心肠很好,对人也是极有情义,但你千万不可自作主张放青乌先生出来。放虎容易擒虎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煊一脸的忧郁,说道:“难道青乌先生就永远再难见天日了吗?”贺兰晶也有些难过,劝道:“当我们大事已成,执掌天下大权,江山稳固之后,就可以把青乌先生放出来,宽恕他的罪过,让他自在云游,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这倒也是,”李煊一时豁然开朗,但随即又转口说道,“只是,我感觉青乌先生性子刚硬,只怕他想不开……”

“青乌先生、青乌先生!”李煊又往井下大声呼喊了几次,但是仍然无声无息,贺兰晶撑开一张大大的油纸伞,柔声劝道:“走吧,我们还要赶到厚土殿中议事呢,明天再来看他,好吗?”

李煊默默地呆坐在地上,看着屋角滴下的雨水,突然很想哭出来。

黄泉地肺的厚土殿中,地母夫人正召集众人商议要事。前一日,贺兰晶从五兵神窟的韩王铜像的腹中找到了明崇俨的回信。上面并无一字,而是一张详细规整的地图,看样子,似乎是从某处的石壁上拓下来的。

大家研读后发现,韩王像的脚下,另一有一条密道,蜿蜒曲折地通往更深的地下,盘旋弯曲十多处后,末端画着一个石碑形状的符号,另一边用鸟篆字体标出三个字。

贺兰晶说:“我抄下后,分别问过两个精通上古文字的人,是‘禁魂碑’三字,看来不会有误。”

地母夫人沉吟道:“大家说,那李世民当年将高祖皇帝葬在此处,有没有可能?”

计婆婆插言道:“我觉得此事大有可能,这个地方据我们猜测,是当年秦始皇埋葬六国国君的尸骨之处。秦皇当年崇信方士,肯定会选择一处极为阴煞凶险的葬地,将六国君王的冤魂禁锢深锁。那李世民选择此处,一来能禁锁高祖魂魄,二来有现成的地方,不用再大兴土木,耗时费工事小,惊动世人事大,所以这个地方实在是天造地设,再好不过了。”

大家听了,也都觉得很有道理。

帘幕后,地母夫人又说道:“如今我们得了高祖的传国玉玺,如果再能深入此墓穴,取得高祖皇帝的遗诏,那时号令天下,大事不愁不成。”

众人听了,无不欢欣鼓舞。李煊却道:“我们这样去打扰高祖皇帝的陵寝,是不是有些太不敬了?”

地母夫人笑道:“要知道,高祖皇帝临终时的心愿就是能将此密旨诏告天下,而且,李世民选择的这地方,是锁魂禁魄的阴煞绝地,让高祖皇帝的遗体放置在这里,他如何能安眠?当我们执掌天下后,定当择吉地重修献陵,迁葬高祖皇帝。”

李煊听了,觉得有理有据,当下再也无可辩驳。贺兰晶忽然想起五兵神窟附近那些“阴山鬼兵”来,她不无担忧地说道:“那些军兵行踪诡秘,威猛难敌,如果他们忽然出来,伏击我们,倒是十分麻烦。”

尔朱陀说道:“我这一段时间已调查过,这些军兵正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人马。前一段冬日里关中大饥,太平公主出资赈济,招募五千饥民为她造佛寺,又借口天寒无衣,让兵部从械库中取出衣甲配给……”

贺兰晶插言道:“可我看这些兵马训练有素,是百战之师,不像是乌合之众的饥民啊!”

尔朱陀叹道:“是啊,要想把这些未经战事、饿得半死的孱弱百姓练成虎狼之师,恐怕就算是孙武复生,也难以办到。但李隆基诡诈过人,他居然秘密联络了边关大将,将这些刚穿上铠甲的百姓拉到幽州去充数,换回一支能征善战的百练精兵。”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如何能除去这支守在五兵神窟附近的劲旅,实在很是棘手。

隔了一会儿,地母夫人说道:“我们还是用驱虎吞狼之计,过段时间,我约上官婉儿过来,将此事透露给她,让她转告韦后一党。等韦后和李隆基杀得两败俱伤,我们就正好从中取事了。”

计婆婆说:“此计大妙,最好像当年李重俊作乱一样,起兵杀了武三思,自己也逃到南山身死,如果李隆基和韦后来个同归于尽,那实在是天佑我们成功!”

大家听了,又是一阵欢腾,而地母夫人却低头沉思:“前几番约婉儿密谈,她都推辞不来,难道又有了什么变故?她的心思,如春云般多变,当年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还有时猜不透,现在越发有些隔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