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伍十世之盟(第5/6页)

只听地母夫人感叹道:“扇儿,扇儿,她也死了好多年啦,这称号不可再用了。刘、窦两位皇妃的下落,我都尽数告诉了我女儿贺兰晶,十年之后,他们会告诉你的。”

李旦急道:“我现在已是半百之人,我们李氏皇族,一般都是这个寿数。可见我也难以久居世间了,你就将这个秘密告诉我吧。九泉之下,也好安心。”

地母夫人却笑道:“如果泉下有灵,你们自然会相见,那一切不完全明了,还用得我来陈述?如果泉下无知,那就算你寻得二位皇妃的尸骨合葬,又有何益?”

李旦一时语塞,黯然无对。

地母夫人又柔声说道:“我也是为了晶儿打算,虽然有盟誓为凭,但还是让她知道这世间唯一的秘密,更能保得平安。但愿你能如高祖皇帝一样长寿,那还足足有二十年可以享用呢!”

李旦苦笑道:“我哪里敢指望这许多,只愿不现在就毙命这地窟里,就是万幸了。”

地母夫人说道:“我也是言出必践之人,本来想留你三天,但如今我知你也是守信之人,那我现在就亲自将你送出黄泉地肺,也省得你担惊受怕。”

走在狭长的甬道中,地母夫人忽然想起一件事,问李旦道:“你对那明崇俨有何恩德,为什么他如此帮你?”

李旦愕然道:“没有啊!不过,我好像听三郎隆基说过,当年太平公主曾帮他藏身逃命,怎么了?”

地母夫人惨然一笑道:“不必多说了,多谢你解开我心中的一个谜团。我也告诉你一件事情,当年揭破团儿谗言的,不是我。”

李旦惊问道:“那是谁?”

地母夫人说:“我也不能肯定,但据猜测,可能是上官婉儿。”

这条密道直通一个小道观的阁楼,挪开封口的青石盖板,出得洞来,眼见正是薄雾冥冥的黄昏时分。地母夫人说道:“此处是永昌坊,离东宫不过三百步之遥。你快去吧,众人正等着你坐上龙位,登基为帝呢。”

李旦苦笑道:“身为帝王,也不见得就极乐无忧。这个皇帝我也当不了多久,只盼以后能天下太平,不再生刀兵血灾。”

地母夫人望了一眼阁下的风景,只见蝉噪四方,青草萋萋,凄然说道:“这蝉儿埋入地下数年,方得出来一睹天日,我又何尝不是如此。而今复归黄泉,更是永别天光。”

李旦劝道:“扇儿,不如我下旨修一座道观,让官府拨钱供奉,足可让你清修养生。可好?”

地母夫人毅然说道:“事已至此,我意已决,夫复何言?”转身就返回了密道之中。

长安城经历了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满街的鲜血洗去后,换上了姹紫嫣红的鲜花。原来那一批纡朱曳紫的缙绅们做了刀下之鬼,换了一批更加生气勃勃、踌躇满志的新人。

那城下的黄泉地肺,已被地母夫人启动机关,引渭河之水沙彻底淹没溺毁,所以,那几日,城中有多处出现塌陷和地面摇动,可善于言辞的太史令奏曰:“如今天降祥云,地摇厚土,正兆除旧布新,大位更易。”

年方十六的少帝李重茂还呆呆地坐在宝座上,太平公主一把就将他扯了下来,喝道:“这不是你坐的地方!”这个少年随即被贬到其父中宗曾经待过的囚所——房州,一年后就莫明其妙地死去了。

神龙逝去,景云飘来,炽烈的阳光下,大明宫的金阙丹墀显得格外鲜明,臣民如蚁,匍匐在承天门下。高高的承天门上,是新天子李旦。一年后,李旦下旨追复上官婉儿的昭容之位,以礼改葬,谥为惠文。

两年后,李旦传位于李隆基,不久太平公主一党被诛,改年号为开元。大唐最为绚烂的一页就此翻开。

那一日,青乌先生和李煊等人在玉门关作别。出得此处,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漠戈壁,李煊诚恳地说:“青乌先生,就到西域住上一年半载,再回中土如何?”

青乌先生叹道:“我还有许多自己的私事要料理,就不陪你去了。这几本兵书和剑谱送给你,闲来仔细读读。草原蛮族历来重武轻文,要统御他们,不受侵凌,也要既勇武又机智。”

李煊见青乌先生执意要回中原,不由得想起他密室中那个神秘的女子蜡像,但他生性谨慎,欲言又止。这一路上,骑在雪山白驼上的贺兰晶已经完全康复,只是李煊怕她过于伤心,瞒住了地母夫人已死的讯息,只说地母夫人毁了黄泉地肺,在白百灵的陪伴下去南诏的佛寺隐居。

此时,贺兰晶冲口说道:“青乌先生,那位女子是您的什么人?你这是要寻找她吗?”

青乌先生脸上苦涩地一笑,却不直言而答,他叹道:“有恨头如白雪,无缘谁系红绳。”又郑重地对李煊、贺兰晶说道,“你们这一对鸳侣,可要好好珍惜彼此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