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双雄会(第6/21页)

“土地庙是文安丐帮分舵所在,他去那里干什么?”

“他到土地庙一会儿便出来了,先到了一家珠宝店看了一会珠宝,买了一支玉燕钗,后转到东安街穿狮子巷站在白小官人的‘珍园’外面,似在赏景,又似在等人。”

“这白小官人是干什么的?”

“白小官人原是在京城、天津卫间唱戏的‘小玉班’戏班主白凤天老爷子的公子,唱得一口好戏,扮文武生都扮得不错,但后来因勾搭了京城里五城兵马司王大人的宠妾被王大人告官把小玉班’给解散了,把个在北六省传着好名声的白老爷子给活活气死了。这白小官人坐了一年牢后得了病,亏戏班里一个女子一直暗恋着白小官人,见白小官人落难生病,便出来照顾他,后来那女的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大笔钱,带了白小官人回到这文安老家,建了这‘珍园‘。——这白小官人也不知哪辈子修的福气,得了这样一个知心着意的戏子、天人一样的人物侍候他。现在白小官人又可走动了常在赌庄、青楼吃嫖赌逍遥呢!”

“好,这文安城里再没你们的事了。将来我们见了七师弟,会向七师弟报上你‘风宗’‘报耳神’曹三的功劳的,这五两银子给你买酒喝去。”

“多谢柳五爷了,多谢了一大师父!”

“四师弟,唐十师弟、冯十一师弟都到了么?”

“都到了。”

“那就动手吧。”

“‘快刀’小杨……”

“他跟我们刀帝谷作对,死路一条!”

小杨在对面,看着白小官人的珍园。

珍园是一个花木扶疏的小园,园内有着四合院式的房子,其中一排房子上还安着座阁楼。

园门是一个月亮门,但关的时候多,平时进出都从边上的角门。

小杨一直看着的,就是角门。

小杨头上戴着深笠,一身江湖游子的打扮。

江林弟子江湖老。一旦踏上江湖路,闯荡天下,流落江湖,有几入不是游子?

哪一日成了家,有了妻儿老小,他就不再算是江湖人了。

他可成为一方大豪,也可以成为武林宗主,可以是食客三千的孟尝君,也可以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深山古林的隐士,但就是不再是江湖人。

——他不再可以像一个江湖人一样四海为家。

因为他已有家,有了家人的牵挂与爱。而这种牵挂对于江湖游子来说,是一份负担。

因此,江湖游子,通常是没有关心的。

在一个陌生的城里,江湖游子更不会受人注目。谁关心一个江湖游子的悲欢、生死呢?

因此,小杨立在街的对面的一个角落处,看着珍园半天,也没人来打扰他一下。

他可以尽可安静地看着对面那座院子的角门。

角门开了。

一个女子青衫、挎篮、微低着头急急而行。

这女子头发已见些许灰白一张徐娘半老的脸,依稀可见昔日的风韵,但更多的是忧心怔忡与生活压迫下的憔悴。

如果这女人是一枝花,那么现在花已谢去,已不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年代;如果这女人是荷花,也无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照人,而是“留得枯荷听雨声”,让人有感于一个女人所经历的的繁华世界里的世态炎凉、人生风雨了。

这女人低着头向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了一双打着倒赶浪绑腿、白裤、麻鞋的脚前面。

这女子退了一步向左走去。

左边,是倒赶浪绑腿、白裤、麻鞋的脚。

这女人低头,退了一步又向右走。

右边,依旧是倒赶浪绑腿、白裤、麻鞋的脚。

女人抬头。

抬头,便看到一只深笠下两道剑眉,浓浓的剑眉,剑眉下一双黑黑的、深深的、如一个深不可测的碧潭的眼睛。眼睛正稠稠地、深深地看着自己。目光里有探询、有怜惜,有温厚的关怀,也有辛酸的神情,也含着幽怨,带着薄责……

更多的是一种爱意。

浓得化不开的爱意……

“阿芬—一”深笠下,这人这样叫道。

“你认错人了!”

这女人目中闪过一丝惊慌之色,随即从深笠人身旁闪了过去。

女人走得有些慌张,乃至头上一支玉燕钗被伸出园外的垂枝给碰了一下,掉在地上也没在意。

深笠人看着女人走远,弯腰去拾那支钗。

地上,钗已不见。

深笠人呆住。

“快刀”小杨从地上直起腰来。

他刚站直腰,腰背后给顶上了一样东西。

一个人道:“别动,动就……”

这人话未说完,小杨陡飞了出去。

小杨飞到了屋上,站在一堵女儿墙处。

小杨探首看街上。

“看你还逃?”

忽然,一只手搭在小杨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