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一章 长林世子(第2/5页)

蔺九眉目弯弯带笑,还了礼,将他请入厅内落座奉茶。

茶童退下,萧平章举杯向主人致意,稍稍沾唇,放下,两手微搭在盘坐的膝头,腰身挺直,下颌微收,体态极是端庄。在金陵帝都,长林世子礼仪严谨行事周到可谓有口皆碑。此刻坐在这兰台茶厅之中,他举手投足间自然也是惯有的从容温润,完美中又显游刃有余,不见一丝紧绷。

若没有蔺九这样犀利的眼神,谁也不可能看出他内心深处隐藏的不安。

另一名少年执事手捧托盘自厅外走进,盘中放着一个密封的锦囊,遵照蔺九的眼神示意,递到了萧平章的眼前。

“世子前些时日派人向敝阁提了一个问题,这就是答案了。”

萧平章欠身致谢,接过了锦囊,但却没有立即打开,“老阁主真的愿意……就这么把我想要的答案直接告诉我吗?”

蔺九淡淡一笑,“琅琊阁是生意人,自当信守承诺。既然报了价,肯定要给答案。无论是对世子,还是对其他任何人,全都是一样的。”

说罢这番话,他缓缓起身,微行一礼退出茶厅。独自留在室内的萧平章定了定神,解开囊口的系带,探指入内,有些费力地抽出了厚厚一沓折成长条的信纸,翻展开后,竟有两页之多。

琅琊阁例常售出的答案,往往只有寥寥数语,不管你懂还是不懂,全都点到为止,绝无絮言。据说多年之前亦有大梁皇族上山求问,砸下重金求来的惊世预言,也不过是“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而已。

然而此时,握在手中的却是整整两页。纸笺上写满了密密的蝇头小楷,让年轻的长林世子一阵心慌,不知道是老阁主突然改了习惯,还是他的问题真的需要这般详细的解答。

窗外落叶坠地,声响细碎。萧平章低着头,逐行逐字细细念读。长林世子的过目不忘之才向来是京城佳话。他九岁那年,朝廷新科选士,先帝召当期英才聚于御园杏花林中,令各写诗赋、杂文、策论,汇编呈上。因见萧平章跟随长林王在侧,便将汇总的目录顺手递给他看了。谁知宴饮方半,突起大风,御案上的书文被吹散四方,随侍的内监等好一番忙乱才重新收检整齐,码回先帝案头。萧平章离开父亲来到桌边,将那沓书文翻来理去摆弄许久。先帝起先以为他在玩耍,未曾在意,直到最后方才发现,他竟是凭着只看了一遍的目录顺序,将已被打乱的桌案书文重新排齐,数十页一份未错。先帝为此甚是惊喜,亲手将他抱在膝上,对着座下群臣道:“望朕之皇孙,皆如平章。”

武靖帝萧景琰的这句赞誉对于年幼的长林世子来说是福运还是压力,不到最后当然不能定论,但至少足以说明萧平章的速阅快记之能,远远超越了常人水准。这两页信纸纵然写满,于他也不过是呷下半盏清茶的片刻时光,便能一字不漏地记在心底。

远方山涧中隐隐传来带着金戈之气的笛声,琅琊兰台墙角的沙漏顶杯已空。

足足两炷香的时辰悄然流逝,萧平章仍是低着头,身如石雕一动不动。

最初决定绕道琅琊山时,他的心里多多少少也做过一些准备,这两纸薄笺上的内容其实并没有超出他自己的猜测。可无论事先怎么准备,心底的猜度一旦变成了明晃晃的事实,细碎的痛楚还是不免涌上胸口,如同万千针尖密密扎下,明明难受得不想再呼吸,低头却又根本看不见伤口。

急促奔跑的脚步声隔墙响起,茶厅的木门随即被重重拉开,一道清亮的声音刺破了室内凝滞般的安静,“大哥!”

在头脑发出命令之前,萧平章的手指已经自动叠起信纸,塞入锦囊,让它顺着腕口落入袖袋之中。

萧平旌飞扑过来,重重地抱住他,把兄长撞得几乎有些坐不稳。

青春躯体上洋溢的快乐顺着拥抱时的热量传递过来,透过衣衫直渗入肌肤,让人全身都微微地暖了起来。萧平章慢慢抬手拍了拍弟弟的背心,忧沉的眼波中漾出真正的笑意。

“没想到你真的来了!老阁主召我过去的时候,我还以为他又在捉弄我玩呢。”

萧平章将他推开了些,一面上下细细打量,一面笑道:“怎么,老阁主经常捉弄你?”

“哎呀别提了,越老越没正经的。”萧平旌摆了摆手,紧靠着兄长坐下,“大哥这次能住几天?我去给你收拾房间吧。”

“你不用忙,我赶着见你一面也就够了,不能再多停留,马上得走。”

“可你不是才来吗?”萧平旌吃了一惊,不满之余,又有些疑惑,“大哥这么辛苦赶路,却连只住一晚都不肯,难道就是为了赶过来看我一眼,说两三句话不成?”

萧平章放在袖口内的手轻轻捏了捏那只锦囊。在思虑未定之前,他不打算告诉弟弟自己上山来的真正目的,只是安抚地朝他笑了一下,道:“父王判断,北境可能很快就有一场大战,所以命我尽快赶到甘州安稳左路防线。我也是连夜快马加鞭,才抢出来这半日路程,绕过来一趟。有些话……总想在到北境之前,当面再和你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