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二章 命悬一线(第2/4页)

两代帝王的恩信,使得长林王府在朝野和宗室间地位超然,完全不受其养子身份的局限。

然而此时,这位战功彪炳、纵横沙场数十年的老王爷却好像完全失了镇定,双肩僵直,面色如同他的鬓角一般灰白,连小儿子的意外出现也没有让他移开目光,全部的心神依然集中在伤者身上。

大概是听到了二弟靠近的声响,床榻上的萧平章轻轻动了一下,眼眸稍睁。

萧庭生急忙俯下身,柔声安慰道:“没事,扶风堂的黎老堂主刚好在甘州,为父已经派人去请他了,你再撑着些,他马上就到。”

扶风堂最初只是一家药坊,由寒医荀珍所创,只开在廊州一地,后因口碑太盛,许多病患跋山涉水也要前来求医,反致小病加重。荀大夫医者之心不忍,便又择了其他合适的地方开设分号。这一年一年一家一家地开下去,传到黎骞之这一代,不仅京城和各大州府皆有扶风医坊,连北燕和大渝也各开了一所。

一听说这位素来各处云游行踪不定的老堂主居然刚好在甘州,本已吓得脸色发青的萧平旌总算吐了口气,心头稍定。但忧急之时的等候,总显得比平时更加难熬,他耐着性子等了片刻,眼见兄长呼吸愈弱,门外仍无动静,渐渐又有些坐不住,匆匆跳起身,打算亲自去催看。

好在他刚刚冲出大门,数骑快马便急驰而至,一位青衣老者被拥在众亲兵之间,想来便是扶风堂堂主黎骞之。

萧平旌心焦如焚,哪里还顾得上礼数,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前,连扶带抱将老人家拖下马,挟着胳膊急急地就向门内奔去。

整个队伍的最末端是一匹不起眼的灰白骟马,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端坐马上,容色清丽,一身淡藕色的布衣布裙,长发稍挽成髻,在脑后扎成一束,手中提着一个竹藤药箱。

前方慌成一片的众人没有一个注意到她,她显然也并不在意是否受到关注,只淡淡瞥了萧平旌一眼,便自顾自下了马跟在后面,看起来动作从容舒缓,但实际上也没比其他手忙脚乱的人慢多少。

听到外厢动静的萧庭生勉强定住心神,起身抱拳相迎,嗓音有些喑哑,“黎兄……”黎骞之匆匆还了礼,将视线投向他身后。在看见伤者胸前长箭的那一瞬间,他的眉心突然一跳,脚步也有片刻凝滞。不过这刹那间的迟疑转瞬即过,周边无人察觉,唯有跟随在后的女徒林奚抬起头,飞快地看了他一眼。

榻旁的两位军医起身让了位,黎骞之用软巾清去积血,仔细观察过伤口,示意林奚取出一把长剪,两人一个扶箭,一个下剪,先将外部箭身剪下,在体外留了一寸长短,之后方才调整呼吸,细细地诊察伤者脉息。

萧庭生几乎是眼也不眨地盯着老堂主的动作,见他停手后神色黯淡,心头立即慌乱,全靠多年的战阵历练才稳住了自己,低声道:“我与黎兄相识近三十年,好与不好,你但说无妨。”

他问得坦白,黎骞之也不想多加讳言,抬头答道:“王爷想必也明白,这个情形是一样的,无论是否伤及了肺脉,箭头都必须先取出来。”

“你的意思是……”萧庭生面白如纸,只觉得胸腔内的血液似乎被一抽而空,“平章他……和林深当年……伤得一样吗?”

在旁侧听着的萧平旌别的不知道,但却知道父亲所提及的林深最后并没有救回来,周身顿时如浸冰水,足下一软,跌坐在榻边。

黎骞之的眸中也泛起了一抹哀色,点头道:“是。世子能否挺过来,只在五五之数。”

萧庭生呆呆地怔了半日,最终没有再多说什么,“好,请黎兄尽管动手吧。”

“同样的伤势,二十年前我已经失手过一次了……”黎骞之自己摇了摇头,喃喃问道,“王爷竟然还敢把世子交给我来动手吗?”

萧庭生发红的眼底微起泪意,“当年林深没有救回来,不是黎兄的错。若连你的医术我都信不过,又能去相信谁呢?”

两人说话时,旁边的林奚自顾自地忙碌着,先指示旁边亲兵端来一个矮桌放在身后,铺开白巾,将药箱内的压舌板、针垫、小刀等物一一取出,放置整齐,又点燃一个厚瓷带捻的油灯,挑出一柄极薄极短的小刀,在盛有药液的一只玉碗中浸了浸,放在火苗上燎烧,一应准备齐全,这才轻轻叫了一声:“师父?”

黎骞之知道此时不能再多耽搁,定了定神,接过女徒手中的银刀。林奚用布巾清理掉新渗出的血渍,两指按在伤者腕间,一面监察脉息,一面凝神观看师父的动作。

雪亮的银刀慢慢移向伤口处,锋刃微斜向下,在即将触及病人的肌肤时,突然间又一颤弹起,快速停在空中。

萧平旌被这一颤吓得跳起身,一口冷气倒吸进胸口,差点吐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