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十八章 天下第一(第2/4页)

萧平旌十分奇怪,“东海的国书,为啥要让我看?”

蒙浅雪斜了他一眼,“你以为自己还小呢?照你大哥说的,早就该学着理事了!”

萧平旌朝她吐了吐舌头,走进书房内,拿起摆在案头文卷最上层的国书抄本,翻开看了起来。

这时檐下冰凌已清除得差不多,蒙浅雪命仆从等退出,从敞开的窗口探入半身,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眉目没有?”

萧平旌撇了撇嘴,“东海提出边贸交易、工匠互换和银币流通……这些事情都是政务,跟咱们长林府没关系,倒是最后一条我不大明白,”他的手指在文书上滑动,念了出来,“聊备薄仪,请以东海之礼,祭奠淑妃……哪个淑妃啊?”

蒙浅雪不由笑了起来,“你不常在京城,又是上一辈宫里的事,难怪会弄不清楚,这说的当然是虞淑妃娘娘了。”

萧平旌揉着额角想了片刻,这才隐隐约约想了起来。

东海地邻海隅,国土狭小,素来与大梁呈交好之势,两国常有联姻之谊。二十多年前,两位东海郡主远嫁入梁,一位迎进东宫,萧歆即位后封为淑妃,一位由武靖帝指配二皇子,便是现在的莱阳太夫人。

“对对对,元启的母亲就是东海人,不提起来我都快忘了。”萧平旌继续翻看着手中的抄本,“可宫里祭不祭奠淑妃,也是一件由陛下圣心独断的事情,大哥为什么要让我看……”

他的声音突然顿住,从折本中拿出了单独的一页,表情甚是凝重。

“怎么了?”蒙浅雪性急,看看左右无人,也就没有走门,一按窗台直接跳了进来,“这是什么?”

“东海使团的名单……”萧平旌在其中一个名字的下方掐了甲印,递到蒙浅雪面前。

只见细细甲印的上方,写着简简单单六个字:墨淄侯虞天来。

琅琊高手榜排名居首,东海,墨淄侯。

异国使团来访,国书之后皆会随附使团成员之名录,列明身份位次与相应职衔,本不该有什么值得特别惊诧的地方,只是其中有那么一个人,居然是当今天下第一高手。

与长林府东院一样,此刻在宫城朝阳殿中,所商议的也正是这位东海来客。

“原来墨淄侯的名字叫作虞天来……”萧庭生坐在梁帝左手边的圈椅中,边思忖边道,“按老阁主的规矩,他既然能够上榜,必定在东海国中未领朝职,那么两国议事自然也就跟他没有关系,为什么他会随团前来,还如此正式地列入名录之中呢?”

殿中一时静寂无声,长林王所问的这个问题,到最后居然是由御座上的萧歆回答的,“朕记得淑妃以前说过……她的嫡亲兄长,就叫作这个名字……”

萧庭生甚是意外,怔了片刻方道:“墨淄侯在东海也是常年离尘隐逸之人,没想到竟是淑妃娘娘的兄长。想要祭奠骨肉手足倒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娘娘七年前便已仙逝,为何他现在才想起要来金陵?”

一直站在阶前的荀白水这时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不管其间有什么缘由,微臣担心的是……东海使团也许还在路途之中,可这位墨淄侯,恐怕已经到了金陵。”

此言一出,梁帝与长林王同时吃了一惊,萧庭生忙问道:“荀大人这么说,可有什么依据?”

“回老王爷,昨夜全城突发四起命案,京兆尹府核查六个死者的身份时,发现他们虽然散居各处,却都跟宫中有关,两人是太医,一人是御医坊的稳婆,另外三个,七年前皆曾在淑妃娘娘的金华宫中当差……”说着,他转头看了肩下的荀飞盏一眼。

荀飞盏也踏前一步,抱拳道:“臣赶往京兆尹府殓房查看过,死者皆为喉间一道致命穿透伤,伤口细若一线,不仅说明剑势之快非同寻常,而且锋刃极薄,绝非一般的兵器,放眼天下,也只有……”

“非金非玉,非铁非铜,淬东海之水,结乌晶之剑……”萧平章喃喃接了一句,眯起眼眸,“墨淄侯来意不明却又杀气腾腾,恐怕无法以常理度之。以微臣所见,这不是京兆尹府能办的案子,还得请大统领担当,再让平旌从旁匡助才是。臣相信他们两个联手,即便是墨淄侯,想来也不能轻举妄动。”

萧歆犹豫了一下,看向萧庭生。

“平章说得是,就放手给飞盏和平旌,当作是桩江湖事,让他们随机应变好了。”萧庭生将语调放缓,试图纾解殿中有些凝重的气氛,“眼看就要开朝,国政繁忙,这哪里是陛下亲自操心的事呢?”

梁帝扫视殿下,见荀白水和飞盏皆无异议,便点了点头,“好,准长林世子所奏。你们几个都退下吧,请王兄留一留,朕跟你说说话。”

殿下众人忙肃身领命,叩拜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