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三十二章 皎皎贞素(第4/4页)

萧歆定定地看了他片刻,心知这一次终究还是拗不过他,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

长林王辞驾离开宫城的同时,有两道口谕从养居殿中传出。一道命内阁按御前廷议的内容立即开始草拟国书,另一道则直接传给了刑部提刑司,令其释放在押的长林二公子。

商文举接了口谕,十分庆幸自己今日判断得当,没有扫了世子爷的颜面,高高兴兴等在天牢外头,一看到萧平章的车驾出现,便立即迎上前去通报了消息。

萧平章对此并不意外,下车向他致了谢,带着平旌回转府内,打发他先去广泽轩清洗更衣,再到上院请安。

对于调整北境布防的问题,萧平章的想法自然和梁帝一样,打算由自己出行,昨夜为此还与父王争执了半宿,谁也没有劝服谁。他原本以为今日宫里萧歆能够强令拦阻,可在书房门前一看元叔暗示的表情,就知道最终未能如愿,心情顿时有些郁沉。

“好啦好啦,此去北境并无战事,只是巡查调配而已,别人不知道你还能不知道?眼下这样的安排肯定是最合适的。”萧庭生笑着拍了拍长子的手臂,“粮道、京城、陛下、平旌……你要操心的事显然比为父去边境要多得多。换了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连梁帝都未能拦下,萧平章也是无奈,闷闷地站了片刻,道:“那说好了,真是最后一次?”

萧庭生抚着白发笑了两声,“为父心里明白,总不能一直不服老,等这次出行回来,便会安心在京城颐养天年,绝不食言。”

这时萧平旌已经换好了衣裳,也赶来书房请安。萧庭生倒是知道这次错不在他,难得没有怎么责骂,只问了几句跟拓跋宇交手时的细节,便让两个孩子出去休息了。

走出主院的东侧门,萧平章在回廊下稍稍停步,将小弟叫到跟前,低声对他道:“平旌,虽有陛下回护,但出了这样的事,朝中多少还是有些针对你的议论。父王和我都不在的时候,你是想留在京城,还是回琅琊阁去?”

萧平旌不由吃了一惊,“什么叫父王和你都不在?你们要去哪里?”

到底是将门之子,萧平旌对于边境情势只是没有细想,并非不懂。这句问话刚刚出口,他便已经反应过来,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你想去哪里都行,我们也不是马上就走,不用急着回答。”萧平章知道虚言劝慰无益,手头又有许多后续的事情要做,只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匆匆向前院去了。

萧平旌在原地怔怔地站了片刻,心里如同被一团棉絮堵住了似的,说不出的难受。闷头冲出府门,四处乱走了一阵,最后还是跑进了扶风堂里,坐在林奚的小院中发呆。

逸仙殿事件暂时还没有传到民间,但林奚早从蒙浅雪那里听到了消息,这两天一直十分悬心。看见萧平旌毫发无伤地过来找她,第一反应当然是松了口气,随即才发现他的情绪有些异常。

一难过就躲起来,这个毛病林奚已经知道了,并没有立即上前询问,反而先让云大娘出去沽了些好酒回来。

当晚萧平旌提壶当杯,看着黑沉沉没有半丝星光的阴郁夜空,喝到醉眼蒙眬,方才有一句没一句地将心里的话说给了林奚。

“我父王年过花甲的人,为了应对这场变局,过几天就要去北境了。上次甘南之战后,陛下责令兵部彻底重建大运粮道,大哥也得出一趟远门去监察进度。”萧平旌红着眼睛看向林奚,“如果宫宴那天我不是那么轻敌,那么散漫大意,眼下的情势会完全不同,父王和大哥也就不用这么辛苦……”

林奚想要劝慰,但又不知该说什么,默默陪他坐了一会儿,方问道:“他们都走了,那你呢?你要回琅琊山吗?”

萧平旌慢慢摇了摇头,将有些迷离的视线重新定在前方,“不,我会留在京城。”

“为什么?你不是一直觉得……这金陵城对你太过拘束?”

“也许是因为近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让我明白大哥有一句话是对的。”萧平旌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酒壶放回了石桌上,“无论我多想当一个逍遥自在的江湖人,我终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