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三十四章 阴霾暗伏(第3/4页)

渭无忌瞟了他一眼,“我什么时候误过事?”

韩彦急忙赔笑,不再多说,靠前两步想要仔细看看水面上漂浮的药草。

渭无量抬手稍稍拦阻了一下,“我们兄弟几个是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回来的人,不用再怕这个。你可不一样,还是别靠太近的好。”

韩彦吓了一跳,慌忙又连退两步,掩了掩口鼻,道:“师父说了,经他多方踏看,京西赤霞镇应该是最为合适的地方。那个镇子依山而建,人口刚刚逾千,地势封闭,很容易管制……”

渭无忌淡淡地接口道:“我知道,最关键是它离金陵主城够近。”

韩彦呵呵笑了两声,“看来渭大哥已是胸有成竹。多久能去见师父,总得给我个确实的日子吧?”

渭无忌冷冷地盯着桶内男子看了一阵,道:“让无病先去赤霞镇看看。至于采血之期,我明日自己进城禀告掌尊大人。”

山坡上窸窸窣窣的声响传来,闭目隐身于树丛间的萧元启立即睁开了眼睛。他改练东海采珠人的内息术之后,耐性比以前强了许多,这样静静等候了近三个时辰,面上也丝毫未见焦躁。

远处被称为渭三哥的汉子将韩彦送到两人开初碰头的地方,遣退了守卫的猎户后并未返回,而是一同走向山下,上了回城的官道。这两人虽是同行,但前后相隔了数丈之遥,一副彼此并不相识的样子。到了金陵东城门外,韩彦头也不回直接就打马进城,那个渭三哥却绕上了前往城西的岔路。萧元启稍稍犹豫了一下,选择跟在渭三哥的后面。

城西赤霞镇地势狭仄,本非宜居之所,但其所靠山岭产出的石料质量极佳,有凿石刻雕为生的手艺匠人在此聚居,渐成镇制,有两三百户人家,对外只有一条土路通向金陵主城,一条山路通向后岭的采石场。

那渭三哥来到赤霞镇显然不是打算选购石雕,他将坐骑寄放在镇外一处凉茶铺,步行绕着唯一一条主街和几条巷道走了走,又在镇子中心大槐树下的水井边坐了片刻,竟似在游玩闲逛一般,不到半个时辰便又起身返程。

大概是因为绝对没想到身后会有人跟踪,渭无病一路上没怎么注意隐藏行迹,如同一个普通的路人一般进了城,半分没有绕路,直接来到乾天院。

萧元启虽然曾经成功潜入过乾天院后殿,但那是个雷雨惊闪之夜,易于掩盖行踪。眼下正是白昼热闹之时,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遥遥看那渭三哥进了角门,想来短时间不会离开,便不再费时费力多等,静悄悄地回到了莱阳府。

夏日申时暑气正盛,府中的仆从们因少人拘管,全都不知躲去哪里偷闲,萧元启一路行来,几乎没有看到半个人影。他现在的心思都在别处,倒也并不在意,径直走回自己的寝院,不料一进门,却有一股清凉之意扑面而来,室内竹帘低垂,光线也比外面柔和许多。

“哎呀小侯爷,您总算是回来了!出门怎么也不跟阿泰说一声,就没有人跟着吗?”阿泰急急忙忙从内间迎了出来,手里还端着半盆冰块。

降爵之后,莱阳府的用度自然大大不同以前,萧元启瞧了一眼墙角细细焚着的熏香,桌上才用井水湃过的鲜果和阿泰手中端着的碎冰,知道这位老仆为了好生照顾自己必定费了许多精力,心口微微有些发热,抿着唇角道:“我向来不怕暑气,把帘子拉下来就行了,何必又去找这些东西。”

阿泰将冰盆放下,上前给萧元启宽下外袍,又捧来一杯凉茶,边忙碌边唠叨,“往年消暑都有的东西,今年自然也该用。阿泰好不容易安排齐整了,拿过来伺候小侯爷睡中觉,谁料想您竟然不在屋子里……这天热,京城里又到处都是势利眼睛,没有要紧的事,您还是不要出门的好,就算真要出去,也不能一个人都不带啊……”

萧元启大口将手中凉茶饮干,随他念叨,并不接言。

“小侯爷,您这一向……不是闷头拼命练功,就是一个人悄悄出府……”阿泰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您是不是卷进什么事情里去了啊?”

萧元启将茶碗放回桌上,自嘲地一笑,“放心,我现在哪里有资格卷进任何事情里?我只是……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定。”

“什、什么最后的决定?”

“决定将来……到底要站在哪一方。”

萧元启语调冰冷的这句话阿泰完全听不懂,但却本能地不敢再细问。在他看来,凭着先帝皇孙这个身份,只要肯和顺低调,莱阳府自然就能偏安于京城,平稳度日,可惜的是他的小主人显然并不这么想。

用过果子点心小憩了片刻,萧元启起身将今天耽搁的练功时间重新补足,苦练至子夜方沉沉入睡,早起随意吃了些面食,不顾阿泰劝阻,再次独自一人离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