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十一章 天道幽微(第3/4页)

离帐门最近的两名副将急忙疾行两步,各自掀开了半幅毡帘,低头躬身,“阮大人请。”

阮英气得面色雪白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一甩衣袖,大步走出。方才帐内的这场冲突动静不小,侍立于门外的两位侍从将军也听了个八九不离十,眼尾一瞥见阮英的身影出现,赶紧挺腰肃立,纹丝不动。

边塞风高,吹拂于人面上虽觉轻微,却能将耸入半空的大旗鼓动得猎猎作响。阮英走到帐前空地上停了步,仰头望着旗面上翻卷的“皇属”二字。

大约过了半炷香时辰,他终于压稳了自己的气息,直起腰脊,转身又走了回去。奉命送客的两名副将虽是康王心腹,但也不敢直接拦他的道,只得有些无措地跟在后面。

帐帘重新掀起,又再次落下。端坐帅位的覃凌硕对于他的回返并不算太过惊讶,冷冷地挑高了双眉,依然面似寒铁。

“看在年轻时你我也曾并肩携手的分上,请王爷再多些耐心,听我说完最后的话。”

覃凌硕默然许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你若真是不嫌烦,那就说吧。”

“为将者都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须太过挂怀。如若此战未能功成,还请王爷务必放开心胸,切莫因为出征前曾发下豪语,就破釜沉舟不愿回头。我阮英对天起誓,只要王爷把儿郎们带回来,即便败了,我也绝不会落井下石,多说一句逆耳之言。”

这是他在极度失望之下能做到的最后努力,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微红的眼底隐隐还有一层薄泪泛起。但是对于战意正盛的覃凌硕而言,他不仅没有感受到阮英想要极力展现的妥协和退让,反而从中品出了一丝不祥的味道。

“本王还未出征就提‘败’字,阮大人能不能盼着点好的?”

第二次离开皇属帅帐的阮英眸色冰冷,面容灰败。立于帘门外的唐晟眼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心里的感觉不知为何竟有些复杂。

此时日影已斜,将近申时,再有不到两刻钟周边亲卫便会换班。好在阮英已走,仪从将军无须继续执礼,唐晟寻了个机会转到帅帐后,将岗哨的注意力大略引开了一下,相助萧平旌脱身而出。

按照原来的计划,除了胡松以外的所有人都已准备撤离,早就集结整齐。正好阮英的车驾刚刚离开不久,唐晟便借口说王爷差遣他去追赶阮大人传句话,辕门守卫哪敢耽搁,连出营名册都来不及让他填写,便打开了辕门木栅。

小队人马行动快捷,一路扬鞭飞奔,不多时便离开了磐城官道,专拣人迹僻静之处,一口气翻过两道野岭,身后始终未有追兵的动静,可见已经暂时躲过了危机。

狂奔近百里又是蜿蜒的山路,再好的骏马也难以久撑,唐晟挑了个背风的小坡,下令稍歇打尖,让部属们将坐骑牵去饲喂,示意萧平旌随自己走到旁边的一棵树下。

“从我带来的舆图上看,过了前面那片林子,走不了多远就有条大路。你要南下赶往莫山,我得向东回返故国,恐怕到此便不能再同行了。”

萧平旌也料到他是要说这个,微笑着点头,“我这次在大渝收获如此之丰,全靠有你相助。这个人情我一定记着,随便你什么时候来拿。”

“你欠我的人情可还不止目前这点呢。等我们分开之后,我会在沿途故意露些行迹,把康王的注意力引到东边去,让他不至于怀疑军情已泄,这个功劳也不要忘了。”

萧平旌不禁翻了他一眼,“好,一个也不忘。”

唐晟笑了一阵后,神色慢慢收得正经了些,认真地看向面前的好友,“你还记得今早我问了你,你却没有回答的那个问题吗?”

“嗯,当然记得。”

“你现在不用回答了。”唐晟的眼眸亮如星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你一定能赢。”

时近黄昏,他身后一轮红日正缓缓落下,半入峰岭,如同一个光芒四射的黄金圆盘,被斜斜的山脊线条切走了一角。

萧平旌突然眯起了眼睛,凝望着落日霞光,视线渐渐定住。

“你又怎么了?”

“我想起……那日在磐城看到有佛寺、有白神院的时候,我的亲将鲁昭很是惊讶,说他以为渝人粗率好战,不会信神呢……”

唐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想起这个,皱了皱眉,“都是世间众生,梁人渝人燕人又能有多大区别,你打小聪明通透,不至于疑惑这一点吧?”

萧平旌颊边笑意渐深,眸中亮光闪动,“你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对了,都是活在这世上的凡人,有谁敢不敬畏天道呢?”

以前在琅琊阁相聚时,自己这位朋友但凡想到了什么特别奇妙的主意,脸上便会露出这样的笑容,唐晟对此已经见过很多次了,只不过这一次他完全没有打算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