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二十三章 佳偶天成(第2/4页)

佩儿疾步奔到台架前,将一双合欢花纹的挖口红缎绣鞋小心捧了过来,跪地脱下姑娘足上的便鞋,理平白袜,动作轻巧地套了上去。

低着头的荀安如正好能看见她半侧的苍白面颊和微红的眼角,不由轻轻叹息了一声,“我们只顾说笑,倒忘了你……听我们提起东海,你的心里一定很是难过……”

与家生婢女的敏儿不同,佩儿原籍在东境的芡州,父亲原是湖边打鱼人,遇了水难,一家人生计无着,只能将她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儿卖了活命。幸而她生来灵巧,辗转进了荀府后日子过得不错,对于亲人终究是思念大于怨恨,便求了姑娘帮忙,想办法重新联络上了家里,每年互通音书,盼着将来还有相见之期。不料东海侵袭,所到之处杀戮重重,母亲和兄长全家都死于屠刀之下,噩耗传来,哭得她肝肠寸断,几度晕厥,至今依然是想起来便会落泪。

“我娘和我哥哥一家的仇,全靠姑爷替我们讨还。今天是姑娘大喜的日子,奴婢怎么都不该掉眼泪。”佩儿仰起头,努力露出一个笑容,柔声道,“恭喜姑娘得偿所愿,嫁了一个盖世英豪。”

荀安如心头又是酸软,又是甜蜜,握住她的手,轻轻拍了两下。

这时门外响起了喜庆的催妆乐声,前来通知花轿已经上门。荀夫人不舍地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姑娘,低头抚了抚她的面颊,“嫁为人妇,和做姑娘时就不一样了。婶娘叮嘱你的话,可都听明白,记清楚了?”

荀安如红着脸,点了点头。

“外头传言,说荀大姑娘受太后恩宠,必定如同公主一般娇贵。但婶娘知道,你的性情最好不过。别担心,听闻姑爷也算一个和气的人,将来夫妇同心同德,必定如意美满。”

“谢婶娘吉言。”荀安如眸中微微有泪,叹息道,“大堂哥没能来给我送嫁,想想还是有些难过……”

提起这个一出城就跟脱了缰一样的侄儿,荀夫人的心里也是又牵挂又埋怨,不过眼下终究是大喜的日子,不宜过多伤感,忙笑着安慰道:“只要你日子过得好,不管你大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才能知道,他心里必定是欢喜的。好了,蒙上喜帕吧,千万不要误了吉时。”

一方红帕垂落,遮了视线,绣房门扉随后开启,喜乐之声灌满双耳。想到从今以后便为人妇,荀安如的心情突然之间紧张了起来,手掌轻轻发颤,几乎难以迈过门槛。

“没事,叔父和婶娘永远在这儿,你什么都不用害怕。”荀夫人紧紧握住侄女的手,柔声安慰。

相比于新嫁娘羞怯中带着憧憬的复杂心情,此刻的新郎官则是完全纯粹的志得意满。东海之约履行得竟比想象中还要顺利,让他在半年之内便得到了铺天盖地的赞誉和扎扎实实的军功。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他的功业提出过质疑,朝堂地位和如花美眷全都摆在眼前,有时在暗夜之间回想起来,萧元启竟然会有一种恍惚如梦般不真实的感觉。

喜轿进门,带来了满府铺陈不下的十里红妆。莱阳府为了迎新已经把隔壁两个园子都买了下来,可面对这盈门贺客还是有些招待不过来,除了新房内院和最南端的书房以外,连花园莲池的曲桥上都摆满了酒席。已有相熟的客人半恭维半打趣地说,莱阳侯府当下的规制已经盛不下小侯爷惊人的功业,也是时候赶紧升成王府了。

对于这样似真似假的玩笑,萧元启当然不能直接回应,笑着四处敬酒,如同没有听见一般。他在甘州刻意培植出来的心腹们经东海一战都纷纷升迁,此刻跟随他堂前厅后四处招待客人,个个脸上喜笑颜开,因为跟对了主子前程有望而扬扬得意。这些人中升迁最快也最得信任的当然还是何成,身上已经穿了五品参将的袍服,正从书房院落的方向快步走过来,一面努力朝萧元启的身边挤过去,一面给近旁招呼的客人们回礼。大概因为实在笑得太多,他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居然有些发僵。

好容易凑到萧元启的耳边,何成尽量压低声音快速说了句什么,同时接下了主子手中的酒杯。

萧元启表面上声色未改,但眼眸深处已经浮起了一丝寒意。离开刚刚敬完酒的这桌客人后,他叫来管家大致吩咐了一下,便借着满院的嘈杂之势静悄悄地闪身自侧门离开。

由于太夫人旧院居中闭锁,莱阳府的书房被隔离在了最南端,一向幽静,今天满府下人都被调去伺候酒筵,院内更是不见一个人影 。

萧元启怒气冲冲地推开了书房的大门,将何成留在外间哨看,自己一个人转过隔屏,神情阴寒地冷哼了一声。

一条斜倚窗台的婀娜背影立即闻声而起迎了上来,朱颜鸦鬓,满面春风,竟然是一位三十来岁风韵十足的美貌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