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三十二章 孤注一掷(第2/4页)

“什么?”荀白水吃惊地瞪向他,“你、你干了什么?”

“末将知道私闯朝廷官员的私宅是什么罪名,但只要能够揭破黑幕,无论随后要承担何等重罚,末将都甘愿承受。”

荀白水满脸铁青,眸中的怒意之盛,几乎让岳银川以为他马上就会叫人把自己给拖出去。不过正如荀白水猜错了他一样,他显然也不够了解这位首辅大人。良久静默后定下神来的荀白水,最终问出的却是这样一句话:“那你找到什么没有?”

岳银川心头一紧一松,气息难免有些紊乱,赶忙掐着掌心稳住,先大致叙述了一下当晚发生的事件,再从袖中取出那幅戚夫人的袖衫,解释道:“东海宗制与我大梁不同,皇族共分三支,这个雪浪托珠的图样,就是虞天来所在那一宗的族徵,不是他身边亲近的人,绝不会用这样的纹饰,所以末将推测,那名女子必定是在东海深得倚重的谍探。”

荀白水接了袖衫细细看过,稍一沉吟还是摇头,“你的意思我明白。可就算老夫相信你说的是实话,这也只是旁证而已,要直接指向莱阳王,依然太过牵强。”

“可这至少能说明侍女所言并非孤证。就算不能直接指向莱阳王,指向何成总没有问题吧?”岳银川用力一抱拳,恳切地请求道,“末将愿意担当首告,请荀大人立即提审何成。”

荀白水多年城府非同寻常,最初的惊骇过去之后,他已经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既不否决,也未允准,而是起身在暖阁内来回踱着步,思忖了足足一炷香时辰,方才回头徐徐问道:“岳将军可知,东海的虞天来与萧元启之间……曾有杀母之仇?”

岳银川任职芡州,第一次来到京城,倒还真是不知道这些往年旧闻,一时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面色僵硬。

“朝野公认,莱阳王是东海之战最大的功臣,曾得陛下明旨嘉奖,邸报四方。他和当年的墨淄侯之间,更是有解不开的一份血仇。”荀白水将手中的袖衫丢在桌案上,长叹一声,“……你指控了一个天大的罪名,依凭的却只是婢女之言和这半幅残衫。老夫问你,如果何成抵死不认,朝廷和陛下应该如何收场?”

举报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岳银川事先当然也反复考虑过,可目前的这个走向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令他短时间内无言反驳,心底已经开始觉得有些绝望。

“不过话又说回来,东海这场战事对于陛下,对于我大梁国运,影响实在过于深远……”荀白水扶着茶案再次坐下,话锋随即一转,“老夫身为内阁首辅,职责在身,即便只有一丝疑虑,也不想轻易放过。眼下的难处是这个罪名实在太大,若没有更能站得住脚的东西,即便是老夫,也很难立即发下内阁钧令拘捕莱阳郡王,你明白吗?”

“末将明白。”岳银川沉到谷底的心情顿时又扬了起来,眸中重现希冀之色,“但如果无人追查,真相又岂会从天而降?东境十州军民,多少冤魂亡于战火之中。除了首辅大人,现在谁还可能给他们一个公道呢?”

这两句话说得极是悲怆,荀白水的神色更加松动,语调也柔和了下来,“眼下正是年关,此事处置起来不能急躁。陛下复印开朝之前,老夫必须要好好想一想。你也不能再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如果莱阳王真的身负大罪,只动一个何成有什么意思?”

他不仅肯认真加以考虑,言语中还透露出准备深查的意思,这已是岳银川能盼到的最好结果,当下喜出望外,抬手齐额,肃然行下了一个大礼,“末将遵命,多谢首辅大人为我东境军民做主。”

荀白水特意叮嘱不要再动何成,的确是一个及时老到的建议。自那晚私宅被闯的风波之后,不仅是何成自己提高了警觉性,萧元启也以他为饵安排下几个陷阱,想要诱引暗中窥探的人露出行迹。若按岳银川原来的想法,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踩了进去,丧失掉他目前身在暗处的最大优势。

初四下午,也就是岳银川前往荀府的第二天,何成再次行踪隐秘地出了统领府,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兜转了一个多时辰,陆续与数个头罩轻纱的妇人碰面,最终也没有引出任何暗中窥视的行迹。不过他这一次的行动并不全是假的,在确定无人跟踪之后,真正的戚夫人悄然出现,被他接引上一辆普通马车,从莱阳府最偏僻的北角门驶入,再由两名等待已久的府内亲卫引领护送,径直前往北院书房。

按照以往的习惯,何成等部属都留在院内守望,戚夫人独自进屋来到内间,掀开面纱后便是嫣然一笑,蹲身行礼,“参见王爷。恭祝王爷大业顺遂,新春吉运。”

萧元启负手立于室内,表情冷淡,“以后夫人不要再随随便便登门,就算是本王的吉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