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三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3/4页)

萧元启努力稳住了自己的表情,露出凝神考虑的样子,“岳银川……倒还算是一员不错的战将,他呈上的东境方略我也看过了,确是栋梁之材。”

“你为主帅,他为副将,可谓强强相联,不仅于朝廷有益,对你自己也大有好处。若是没有别的异议,那老夫就按这个意思去跟陛下商量了?陛下明显很喜欢岳银川,说不定还愿意给他专折奏报之权,让你更无后顾之忧呢。”

他一边说,萧元启一边跟着点头,等他一说完,立即举起酒杯相敬,“果然还是叔父大人的思虑更为周全,元启愿意听从安排,不胜感激。”

如果就事论事,萧元启今日的表现可谓毫无破绽,完全是一副胸中坦荡的样子。而荀白水的言谈举止也很自然,仿佛他拉着莱阳王坐下来的主要目的,原本就是为了说服他以大局为重,接纳一个曾经无礼冒犯的副手。此刻花厅外艳阳普照,花厅内言笑晏晏,席间气氛和煦温馨,倒真的像是一家人小聚一般,不见丝毫阴霾。

随着荀飞盏的随后加入,这桌本为小酌的酒席,一直喝到了近晚时分。萧元启以荀安如需要早些休息为由提出告辞,亲自进后院给婶娘请了安,体贴小心地将她接了出来。

荀飞盏自始至终都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亲戚往来,心情最是轻松,待长辈到二门外送行之后,便自行回了独居的院落,全然不知内宅中的叔父,此刻已是面沉似水,正在暗暗下着决断。

他这边是不知,荀夫人则是不解,绕着夫君转了两圈,疑惑地问道:“莱阳王是做错什么得罪老爷了吗?你吩咐要问安儿的话,我全都仔细问过了,她也没说什么。咱们自家的姑爷,素日倒也礼数周全,哪怕有什么差池,只要不是什么太过要紧的事,老爷不妨大度一些吧。”

“滴水不漏,毫无破绽……他若真是心中坦荡,又何至于如此防备?”荀白水完全没有听她在说什么,喃喃自语了两句,突然扬声道,“来人!”

随侍在后的荀樾急步上前,“属下在,大人有什么吩咐?”

“去叫岳银川马上过来,老夫有话跟他说。”

荀樾跟随荀白水多年,对于指令的轻重缓急最为敏感,领命后径直奔向马厩提了坐骑,竟然亲自赶往岳银川的住处,不到半个时辰便将他带回府中,领进了书房。

岳银川被叫来得这般仓促,路上连一句话都不及多问,神色当然甚是迷茫,行过礼后还未开口,荀白水已先指了指对面,命他坐下,“老夫已经想好了,东海之事,必须要彻查清楚。将军是举发人,一旦开始便不能回头,你可明白?”

岳银川顿时大喜,急忙应道:“末将心志已定,绝无犹疑。”

“好。你回去之后,把东境战事中的所有疑点、人证的证词,还有夜探何宅的整个过程,尽快拟成文本,先给老夫看一看。”

“是。”

“你已惊动了何成,多少也算惊动了莱阳王。夜长梦多,老夫不打算等到开朝了。明日午时初,你到大理寺外等我。”

岳银川有些讶然,“大理寺?”

“东海通敌一案的所有卷宗都收存在大理寺,你算是一双新鲜的眼睛,老夫想带你重新将此案梳理一遍,说不定能发现什么指向萧元启的线索。在面见陛下之前,咱们手里实在的东西越多,当然越好。”

“可是末将听说,凡是牵涉进东海通敌案的人……已经全数处死了……”

荀白水被他戳中痛处,不由闭了闭眼睛,“是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有些草率……”

他虽然改了主意,但上次所说的许多难处也并不是假的,岳银川的神色依旧有些不安,“如果……如果末将在旧案卷宗里找不到新的疑点呢?”

荀白水面色阴沉,眉间却有一抹傲色,“就算一无所获,只要老夫坚持深查……陛下最终还是愿意听从的。”

当朝首辅的这句许诺可谓是一个大大的定心丸,连番叩谢之后,岳银川激动地赶回了暂居的小院,开始为正式举发忙忙碌碌地做起了准备。佩儿心情平稳之后的陈述越来越有条理,记录整理她的证词只花了半个时辰;当初从兵部调来的军报已研究过数遍,将罗列于胸的疑点拟成文本更不是难事。乐观的前景让整个院落的人都十分高兴,连养伤的谭恒都不肯多睡,招呼亲卫们在油灯外又加点了好几支蜡烛,照得主屋明晃晃的,好方便将军“连夜写字”。

相比于这座皇城小院里的轻松与欢快,莱阳王府此时的气氛却紧绷得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似乎随时都可能断裂。萧元启并不知道今日的面谈因何而起,也没看出荀白水到底有何异样,但他知道自己心里压之不下的惊慌感就是直觉给他的警告,警告他不能忽视,警告他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将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