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弹指神通 少年显身手飞花绝技 女侠服强人(第5/8页)

于承珠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匪帮,内情也这般复杂。只听得那彝族姑娘往下续道:“我们父女本来是石林附近的人,后来搬到大理去的。住在苍山脚下,听说苍山上有几位隐土修行,附近的居民把他们当作活神仙。”于承珠心道:“这必定是我的师祖玄机逸士和上官天野以及萧老太婆这三个人了。”问道:“你见过他们吗?”那彝族姑娘说道:“听说他们住在苍山绝顶的云弄峰,终年云雾笼罩,等闲人哪能上去?就是上去了,那几位‘老神仙’也不肯见外人。不过有一位姓乌的大爷,据说是其中一位老神仙的弟子,他倒时常下山采购杂物,并且行医救人。”于承珠道:“这位乌大爷是不是叫做乌蒙夫?”那少女道:“不错,乌大爷的名讳,还是前年我们才知道的。我们在苍山脚下种有菜园,乌大爷每次下山都向我们买菜,后来熟了,也常在我们这里歇脚。我爹爹知道他是个大有本领的人,便求他收我做弟子。可惜乌大爷不答允,说是他师父尚在,他不肯滥收门徒。不过闲常也传授我们父女几路防身的拳脚,只是不允以师徒相称。那吞剑的功夫,就是乌大爷一时高兴,教给我们的。”乌蒙夫是上官天野的第二个弟子,在师门的日子最长,比大弟子澹台灭明所得的传授更多,不过那吞剑的功夫,并非上官天野所授,乌蒙夫与黑白摩诃交情甚好,那吞剑的功夫乃是乌蒙夫见着好耍却向黑白摩诃学来的。

于承珠道:“你们既然在苍山脚下安居乐业,怎的又回到这石林来?”那姑娘道:“就是奉你师父的差遣呀。今年春天,张大侠到了苍山,和我们也很熟稔。张大侠喜欢到处走动,段王爷也时常请他进宫。”段家在元朝以前,在大理世代为王,虽然现在只被朝廷封为“知平章事”,老百姓叫惯了,仍称他们为“王爷”。那少女续道:“最近段王爷想自立为王,云南各族都拥护他,好与汉人的官府对抗。便想起了石林彝族的豪杰朗英,打听之下,知道他在石林为寇,极觉可惜。张大侠献计,将他们招到大理来。因为我们父女本来是石林的彝人,张大侠便保我们来办这件差事。张大侠叫我们先到昆明和小公爹接头,探听消息,然后再到石林。”于承珠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沐小姐知道我们的住址,想必是那日被你们看破行藏,告诉沐小姐的。”那彝族少女微笑点头,道:“请恕我们暗地跟踪之罪。”

那彝族少女歇了一歇,往下续道:“我有一个表哥,就是朗英手下的一个小头目,我们到这里来已有两三天了,还没有机会得见朗英面谈。我的表哥说,朗英被杜焜挟持,只怕不能作主。前日来了几个京城侍卫,其中一人名叫韩展的和杜焜以前是八拜之交,正在游说杜焜做他们在云南的耳目,我的表哥更不敢向朗英说了。这次定计诱你们进石林的便是韩展夫妇和杜焜的合谋。听说这次来的几位侍卫,都是高手,为首的那个李涵真更是厉害。”于承珠一笑说道:“不过如此!”突然想起一事,却皱了眉头。

那少女道:“好汉不敌人多,于姑娘犯不着以千金之体,冒此巨险。”她只道是于承珠心生怯意,却又因先前的话说得太满,不便转口,故此皱眉。于承珠笑道:“那几个侍卫也算不了什么,凭我和叶大哥还对付得了。只是动起手来,只怕会误伤了你们的族人。”那彝族少女想了一想,说道:“于姑娘既有把握,那么我的差事就请你代劳了。”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旗上绣有两头狮子,递给于承珠道:“这是段王爷的王旗,云南各族,无不认得。于姑娘若能将那几个侍卫和杜焜一齐打败,凭王旗作信物,招降朗英,那就易办得多了。”这正是一举两得之计,于承珠大喜,接过王旗,道:“好,请你立即带路。”

匪党的巢穴在石林内的大金岭上,林内的石峰都不很高,只有这大金岭高达百丈,山势亦是最为峭拔,山岭周围,诸峰拱绕,俨若迷宫。那彝族姑娘带领于承珠、叶成林二人,上高下低,穿过奇岩削壁迂回曲折的通道,从如剑如戟的石峰中穿插而过,越上越高,那些石峰,峰峰相连,有许多石峰之间,中横怪石,状如天桥,若非于、叶二人都是轻功绝顶,在石峰之上行走,怕不两腿酸软,寸步难移?此时已是日落黄昏,在石峰高处一望,但见万笏朝天千岩竞秀,在夕阳残照下更显得静穆庄严,恍似神仙境界。于承珠叹道:“如此洞天福地,哪容少数匪徒盘踞,即算不是替段王爷办事,我们也该把这些匪徒驱逐出去。”

这彝族姑娘自小在石林内玩耍,道路极熟,带领他们从秘道进入大金岭内,竟无人知晓。到了岭脚,天色已黑。但见山坡间黑影幢幢,岭上大寨的火光隐约可见。那彝族姑娘怕碰见巡山的人,对于承珠道:“从这里直上,经过三座石峰,便是大寨了。于姑娘,祝你马到成功,待你破寨之后,咱们再见。”悄悄溜开,从第二条路混入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