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巧计救佳人 深恩图报疑心生暗鬼 醋气难消(第5/8页)

过了半月,唐晓澜等三人从陈留北上商邱,进入山东境内,到了定陶,陈德泰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地离你岳家不过数天路程,你的熟人甚多,料无意外发生,即算有事,也有人照应,恕我不远送了。”折向南方,自去找寻甘凤池等江南七侠。

唐晓澜和冯瑛一路同行,未到杨家,已有人先报信给杨仲英知道。杨仲英迎了出来,唐晓澜道:“青妹妹呢?”他倒不是惦记杨柳青,而是不见她出来,甚为奇怪。

杨仲英瞧了冯瑛一眼,道:“咦,咱们不是在邙山会过吗,姑娘,你的剑使得真好!”冯瑛道:“哦,原来是杨老前辈,怪不得你的弹弓打得这样好,那天不是你老手下留情,我的宝剑都几乎给你打崩。”唐晓澜奇道:“你们竟在邙山会过么?”杨仲英道:“贤婿,你过来,我有话问你。”

唐晓澜心道:“怎么丈人今日如此不近人情。他平日极为好客,为何见了我的侄女,反而不悦。刚谈得几句,就要撇开她。幸而她不是冯琳,要不然定闹性子。”

冯瑛也瞧出了几分,心道:“难道北五省鼎鼎有名的武林领袖,气量也这样狭窄?那天和我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阵,就怀恨在心了。”上前拢袖一揖,说道:“唐叔叔,杨老前辈,我不打搅你们了。”杨仲英哈哈一笑,道:“小姑娘,你别多心。你来了,正好和你的姑姑作伴。”叫一个丫环带她入门,自己则携着唐晓澜的手,在门外的柳林谈话。

唐晓澜满腹狐疑,只听得杨仲英问道:“这小姑娘怎么会是你的侄女?”唐晓澜道:“我不是对你老说过么?我的师父收留有一个孤女,这孤女就是她。我们在天山之时,一向以叔侄相称。”杨仲英道:“如此说来,她既然是易祖婆扶养大的关门弟子,就应该是个明理之人,为何却与江南七侠作对?”唐晓澜奇道:“她怎么会和江南七侠作对?”

杨仲英将那日在邙山之上,冯琳把李源和路民瞻杀得狼狈败逃之事说了。又道:“李源在路上中了她的飞刀,几乎残废。为什么小小年纪,这样残忍?”

唐晓澜怔了一怔,忽而笑道:“这一定是误会了。”杨仲英道:“怎么会误会呢?”唐晓澜道:“因为还有一个和她极为相似的姑娘。李源大哥碰着的想是另一个人。”

杨仲英将信将疑,忽道:“那么,难道欺负青儿的也是另一个人吗?”杨柳青那日被冯琳戏弄,连头上的玉簪也给拔去,回家之后,气得不得了,几次央父亲给她报仇,杨仲英知道对方是个小姑娘后,把女儿骂了回去,但后来听得女儿描述冯琳颜容,和自己在邙山遇的那个小姑娘似是一人,心中极不舒服。若非年老,真想亲自出马,打听她的来历。

唐晓澜听了丈人的话,想道:“这事不能不说了。”当下将冯瑛冯琳原是孪生姐妹,父亲被血滴子所杀,母亲被擒入皇府,后来又逃走,现在尚未知下落,等等事情都详细说了。

杨仲英听得泫然泪下,道:“我几乎错怪了这个孤儿!”

唐晓澜道:“她们身负血海深仇,又是年羹尧和宫中卫士所要搜捕的人。师父,你不要说给青妹知道。”

杨仲英点点头道:“我知道青儿的口不牢,连你的身世我也不敢告诉她呢。贤婿,你放心。”

杨仲英揩了眼泪,忽而笑道:“青儿气你和她一同回来呢。”唐晓澜道:“有人先告诉她了?”杨仲英道:“这几县的武林朋友,都是我的知交,昨天已有多事的人,从邻县到来,说你和一个小姑娘一路同行。她问清相貌,气得不得了。”唐晓澜恍然大悟,笑道:“所以她生了气,不肯出来见我了。”

杨仲英也笑道:“这丫头的脾气,不知什么时候才改,贤婿,你将来可得多包涵她。”唐晓澜尴尬一笑,忽道:“师父,那么你叫瑛儿先进家门,只怕青妹会和她动手。咱们可得回去劝架。”杨仲英笑道:“那不至于。我已再三叮嘱了她,叫她无论如何,不准动手。”

唐晓澜心中稍宽,杨仲英道:“吕四娘和甘凤池很惦记你。吕四娘遭逢惨变,赶回浙江,我本想和她同行。但她说不愿因一人之事,劳动大家。而且人去多了,也无济于事,所以在邙山祭扫了独臂神尼的墓后,我们就分路了。”

唐晓澜听得丈人提起了吕四娘,不觉黯然神伤。杨仲英见他没精打采,只道他旅途劳顿,道:“你长途跋涉,也该歇歇了。”翁婿两人步出柳林。

冯瑛闷闷不乐,随丫环进了杨家,无人招待,更觉不安。坐定之后,问道:“杨姑娘不在家么?”丫环道:“在家呢!”冯瑛道:“她不舒服么?”丫环道:“我不知道。她今天整天躲在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