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回 王小姐劝夫修道 胡舅爷助姊为奸(第2/3页)

小夫妻俩初次相见,都似从前旧识一般,也且不知不觉会得忘记羞涩,互相亲爱起来。因在路中,不便说话,比及到了家中,那采和高兴得像疯人一般,带领月英进去,拜见各位长辈,然后和各位平辈的兄弟姊妹们相见。这班人都年轻爱玩的,少不得又要拿采和来取笑几句。采和一味地笑,并不分辩。采和的母亲乌氏,见了这个未来的媳妇,爱得无可不可,笑得两只眼睛眯缝着合不拢来,抱在怀中,只不住地喊宝贝心肝。月英也真乖巧,凑着趣儿,满口地喊妈妈,叫爸爸,也像蓝文的亲生女儿一般。当下乌氏吩咐,让月英和她同睡一房,便于亲自照管,反把原来同房的爱子采和,挪将出去,住到后面的套房里去。月英见尊姑如此宠爱,心中也自欢慰。

这却不谈,单说采和自小不忘前生。五岁上学,七岁就能诗文。彼时的志趣,原和月英一般。但求修仙了道,不望博利心名。但因蓝世代作吏,往来的亲友,也都是为官作吏的人家。小孩子们从小读书,就都存着长大为官的念头。大人教训孩子,也无非是望他们为官作宰,耀祖荣宗。采和毕竟年小,日居此等家庭,常受这等陶熏,不知不觉,已把生来的意志,渐渐换个样子,一心想继武前人,克承先志,大有非此不可的光景。蓝文夫妇自然欣悦。乌氏也把采和如何立志,如何用功,告诉月英。月英哪敢多说,只得随俗浮沉地跟着乌氏,称颂了一番。乌氏也越觉开怀。

到了月英上学这天,小夫妻俩一同到了书房中,面对面儿坐下。那位毛先生,倒真是一位博学的君子,教着这一对儿闻一知十、一目十行的学生,居然也还对付得了。而且天天兀坐书斋,不请一天假。因此,这年小夫妻们的学业,更加进步得快。不过月英另有计划,常于正课之余,把从前读过的几册道书,都拿来放在案上。空下来,就翻将开来,有意读给采和听。

采和先还疑她有心卖弄才学,并不怎样去盘究她。后来日子久了,他俩情好日增,客气尽除。采和方才问她道:“妹妹,怎么爱读这等道书?”月英心中,也正要他来问这句话,忙笑而对道:“哥哥难道竟忘了?这本是你我本等应读的书么?”采和听了,不觉大笑道:“原来如此,妹妹想该明白你我前生的事。一世夫妻,只落得那么一个惨报,回想起来,真令人心伤气短。侥幸如今转世重逢,又得仙师玉成,匹配夫妇,重续良缘,大该快快活活过这一生,藉以补偿前生所受的冤苦,岂不大妙。何苦再向道门中求生活。能否证道,未可必成,而一世的幸福,先付诸东洋大海,这也太可惜了吧。不瞒妹妹说,愚兄从前不昧夙缘,因也时时想出世修道。后来想起人生有限,犯不上自讨苦吃。吃苦还是小事,最怕修仙之事太过杳渺,未必一定能够成功。不说别的,单说古来修道的人,并不在少数,何以我们所知的,不过寥寥数人呢。如此一想,我便大大地悔悟前非,赶紧致力于圣贤经传之学,预备他年出仕皇家,也好和妹妹你共享人间富贵之福,岂不是好?”月英忙道:“哥哥此言差矣。大凡修仙之人,正因人世光阴去得太快,纵使活到百年,不过浮云过眼。百年之中,截尾去头,便有天大富贵,又能享得几时?怎比得世外神仙,逍遥自在,与天地同寿,日月并存。虽然修道之时,不免含辛茹苦,经历艰危,究竟不过短期之事。正是所失者小,而所得者,却无限制。怎见得不上算呢?至于修道难成,果然不错。要知皇天不负苦心人。无缘入道之人,但能苦心坚志,未尝不可有成。何况你我原有夙缘,此番堕凡,又经仙人指导扶掖而来。若是没有前缘,为什么仙师如此热心照料咧?可见别人所难者,你我却并不恁难。越发不能自己暴弃。哥哥又说,自古以来修成仙道之人很少。据妹子所知,海外十州,上中两界,金仙、天仙、地仙、鬼仙,总计也不在少数。若拿古今生人来比,自然上天好,算是难得之事。但要晓得成仙之可贵,就在修道的不易。若是人人能够修道,个个可以成仙,神仙之途既滥,神仙又何足道也。奉劝哥哥,还该时时顾念前生之事,及早回头,莫辜负了仙师的美意和冥王周全之德。而且升天之后,快乐无穷,比之人世富贵,相去何止霄壤。更何况哥哥所言辅佐皇家,荣华安享,究竟也还是杳渺之事,知道可有实在希望没有呢?”

采和听了,哈哈大笑道:“妹子居然着了迷啦。我的意思,既然生在人世,无论修道与否,总该轰轰烈烈干他一场,也叫天下后世,晓得有我蓝采和这么一位人物,方不虚度了我这一世。到了功成名就之后,那时如果仙缘不减,再和妹妹刻苦用功起来,成功固好。万一不成,横竖那时年纪将近老大,不久也快要死的,算来还不算十分吃亏。妹妹以为如何?”月英知他魔障已深,徒费口舌,是挽救不及的了。只得放在心头,慢慢等候机缘,再行劝警罢了。再说,月英在蓝家读书,转瞬已有半年。蓝文夫妇几乎把她宠到天上去,有时关切之情,比儿子采和还来得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