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娘子的杀猪刀28(第2/3页)

阿蛮哈哈一笑:“这你怎么知道的?对呀,我怕我家阿彦已婚没人送花,所以我特意扮做未嫁姑娘给他撑面子去的。”

杨玉姗听了咯咯直笑,却不是嘲笑,而是当真觉得阿蛮说得有趣,对着她直竖大拇指。

阿蛮一边说一边观察这位已经嫁了人的杨家姑娘,见她问的问题既缓解彼此陌生的尴尬,又避开了那些杀猪、落魄时的事情,说话艺术很高,活跃气氛也很厉害,为人真诚不使暗手段,便明白二皇妃的确是信任杨玉姗,才把自己交给了她。

杨玉姗在贵妇圈子里很吃得开,带着阿蛮回去后,三两句介绍就将阿蛮带入了圈子里。

昨日下课前,二皇妃针对今日的宴会,给了阿蛮几句话,其中一句是:“宴会、交际中,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甚明白、不曾了解的话题,只需要闭上嘴带耳朵就行了。”

阿蛮现在就是贯彻这一条,大家聊天,她微笑,笑累了低头喝一口茶,喝完茶再顺着众人的表情对某人说的事表示一脸惊奇、惊讶、矜持笑、愤慨……

一刻钟下来,一边聊天一边观察阿蛮的众人全都对她改了印象。

这人半点看不出屠户出身啊,外头那些传言果然是离谱不可信,怪不得皇上会认下这个长孙长媳。

大家的气氛越来越好,有人还主动和阿蛮说起话来,和她分享自己的胭脂水粉使用心得。

阿蛮又想起二皇妃教导的另一句话:“与这些后宅女子谈论胭脂水粉、首饰衣裳绝不会出错,你也不需要多懂,只需附和她的观点,偶尔请教一二,间或重复几句她说过的话,这时间就过去大半了。”

阿蛮谨守金玉良言,一脸兴奋地和不知哪家的年轻夫人聊起什么什么楼最新出的什么翠什么玉的首饰。

杨玉姗看得又惊叹又有种莫名奇异的熟悉感,只是应酬多,甩甩头就抛在脑后了。

聊得开心时,大郡主文秀来了。

她这次是从夫家过来的,和丈夫一块。

她一进门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杨玉姗,本是满脸笑容地大步过去找表姐,才走出去几步,就见那堆人中有个人影走开,露出了后头的阿蛮。

大郡主顿时停下脚步,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

她想到几天前那场败仗,想起自己过去就要喊阿蛮大嫂,立刻收起笑容和脚步,硬生生转了方向,远远躲开了这群人。

大郡主是京城里的热门人物。她虽然和大家认可的闺秀淑女不同,但是她深受帝后、二皇子一家的宠爱,地位堪比皇孙,从小就是天之娇女,京城里的夫人小姐都愿意和她交好。

如今大郡主这一幕如此突兀,自她进门后就关注她的许多人立刻领会了其中意思,想起传言说认亲宴两人便争执不和,顿时个个觉得自己明白了。

大郡主为了躲开阿蛮单独去了偏远一点的石亭,但她去哪,焦点就在哪,不一会儿,那石亭里便聚满了人。

杨玉姗也以为表妹是不喜阿蛮,她知道表妹性子,又不能让阿蛮受委屈,便没有过去和大郡主打招呼,继续坐在原位和相熟的姐妹们一起说笑,两边可谓进水不犯河水,相对和谐。

说着笑着,突然传来几声喧闹。

原来是船来了,邀请女客们上船赏荷。

许多未婚姑娘都蠢蠢欲动,想要进池塘看荷花,也想要离对岸更近一些,好看清那边的情况,也让对岸看清自己。

杨玉姗对阿蛮说:“先让小姑娘们去吧,我们再坐会儿,下午日头小了人少了,再去也是可以的。”

阿蛮点点头:“嗯嗯,没事,我从小在荷塘里玩,不急着去。”

有人好奇地看过来:“阿蛮家中也有荷塘吗?”

阿蛮哈哈一笑:“我哪有这么大的家,我们镇上的员外家有。赵员外人好,和我阿爹关系好,到了夏天允我们去荷塘玩。”

大家恍然,但也没露出什么不合适的神色,毕竟阿蛮的情况众人都知晓。

阿蛮也不在意说自己曾经的事,笑呵呵地说:“夏天日头长,阿彦放学了天还亮着,我们会一起去荷塘,阿彦撑竹筏,我摘荷花荷叶,回家做荷花糕荷叶蒸肉,又香又好吃。到了荷花败了,那就更好了,能摘好多莲蓬回来,阿娘给我们做莲子羹。”

照理清贫的生活,在她笑呵呵充满兴致的描述下,竟然变得悠闲自在起来,仿佛古人诗中的田园农家,引人向往。

杨玉姗顺着她的话笑问:“那莲蓬摘完了,不会还能去挖藕吧?”

阿蛮一副你真聪明的模样:“那当然了,不过阿彦太笨了,每次挖藕都要摔跤,后来我只让他在塘边抓鱼。”

听到蒋彦的故事,听得人更感兴趣了:“大皇孙抓到了吗?”

阿蛮表情勉勉强强:“偶尔吧,去年他说在书中看到一种捕鱼的笼子,特别好用,本来想今年夏天试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