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杀意(第2/3页)

“如此循环往复。”

东皇没有说话,只是深深看了大慈仁圣天尊一眼,而后向着他身后的瓦罐一抓。

那封印着苏云溪的瓦罐被直接摄去,天尊面对这种无礼的动作却也不恼,只是道:“你那相好的神女是那身躯当世,而这瓦罐中封存的是前世,当世前世相遇,二者只有一人可活,要不要我帮你处理了这个问题?现在这前世身被灌注了天之子的尊号,法力无穷无尽,更宛如一个定时炸弹,若是把你座下那神女吞噬了……追悔莫及啊……”

“我会请天尊到场的,还请天尊记得,您欠我一个人情。”

东皇的身影消失,岁月神火在这片天地内绽放,大慈仁圣天尊敲了敲船舱的腐朽木板,顿时三千年的岁月时间转眼回归。

“是的,是一个大人情,我等着你找我。”

大慈仁圣天尊一个叩指送走了东皇,紧跟着看着四面八方那些无穷无尽的云霭,不由得摇了摇头,突然嘀咕起来:

“这么多人情啊……怎么还得清,要不要找个地方躲起来……”

……

八方世界之中,非想之世。

八世之内最特殊的一片世间,所谓非想,即“不能说其有想或无想”,是介于“有”与“无”之间的一片世间,用地球的一个简单定理称呼可以解决这个繁杂的问题,那就是“薛定谔定律”。

从空无边处起空想,于识无边处起识想,在无所有处起少想,为一切认知本根元始,如梦中白梦。

非想之世,生一切妄想,见一切真实,定中察觉一切,又不为一切所动,它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世界,是一切已知的混乱思维的集中地,荒诞无稽,却在冥冥中又有一定的规律与道理可寻,这片世间内有无数漂浮的游荡众生,这些家伙,是“非人众生”。

不论生灵的形态怎么改变,只要还在罗天之内,便跳不出四大众生的框架,这些诡异的圣灵也是一样,它们仿佛是其余七世界众生中思绪构筑的集合体,千奇百怪且没有固定形态,唯一相同的,是它们都有两只“眼睛”,漆黑无比,中间的瞳孔又是全白,即和正常的黑白眼睛的色彩是相反的。

这些思维生灵,每一只都是一片“小世界”,即其余七方世界内“人间”、“天界”、“小世界”、“瓶中小界”、“天地雏形”。

这些思维生灵的行动也是没有规律的,而在太上老君看来,它们其实可以用更高等的一类称呼。

“神。”

太上老君注视着非想之世,这些游荡的思维生灵,漫游在思维与认知构筑成的大方世界中,背景色是灰蒙蒙的,任何的色彩在这里都没有办法出现,思维神们处于模糊与清晰之间,这恰好是印证了,“一切想法随时都会被遗忘”的论证。

什么是模糊,什么是清晰,什么是虚妄,什么是真实?

或许来到非想之世,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往往,天尊之下的人物,来到了非想之世后,会因为这一切的冲击而感觉到绝望,最后自己的意志崩溃,堕落成疯子,或者成为和这些东西一样的思维轮廓,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境界低微者不可直视,否则会让他们的世界观崩塌,导致精神意志的双重毁灭。

“当年太上昆仑……不,东王公,他眼中所见到的,玄古之君借助无何有之乡达成愿望,大宗师以这些思维神为原本,复制出了太上之气,而东王公眼中只看到玄古之君的背影与淡淡轮廓,非想之世不是可以随意触碰的,哪怕只是见到一点点的侧影,都可能让一位大圣误入歧途。”

太上老君说出了当年的一则旧世,而言下之意则更让人震惊,那就是当初玄古之君以大宗师之力,借无何有之乡之空间,又创造天冥之门,挪移诸思维之神为源气,创造了一切妄境……或者说,他把原本遥不可及的“桃源”,生生向着“桑树”拉近了。

桑是真实,是苦难,是辉煌,是善;桃是虚幻,是美好,是晦暗,是恶。

简而言之,即可以看做是依托于罗天与八方世界的另外一面,是比空无更加不切实际的去处,所以天上天下,都把这个称呼为“妄境”,人人都可能进入妄境,当然最直接的,就是看一眼非想之世。

即使是大圣,也会堕落,陷入疯狂不能自拔。

圣字毕竟依托于世间才能存在,如果对于世间的正确认知都消失了,那么圣也就堕落了,坠下了不可企及的高台,连人都算不上了。

老君的手指放在耳朵上,随后从里面捻出了一根绣花针。

老君脱去上袍,佝偻的脊背渐渐挺直,血肉鼓胀起来,那几乎托到地上的长须在这片非想世界中杂乱的虚浮飘荡,就像是失去了重力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