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仙人世间:渔家傲·古渡人家烟水隔(第2/3页)

半老汉子絮絮叨叨的说着,他似乎在说给仙祖听,也是在说给李辟尘听,而更是在说给那个中年汉子听。

仙祖看了他一眼,又看向李辟尘。

意思是在说,你怎么都弄这些东西上船?

李辟尘微笑,只是聆听。

半老汉子自己说着,自己就开始笑,有些傻气,憨憨的,开心的很。

有钱财,这些钱足够自己的下半辈子生活,还能给儿子攒娶媳妇的钱,够让他再受用小半辈子,恒侯府内的待遇很好,他也觉得自己是三生有幸,才能从青楼到街头,到大戏班,大红台,最后进了恒侯府。

他觉得改明,如果自己儿子有了出息,当了什么大乐府的掌事,那一定要好好报答那大戏班的班主,虽然人家是看中了自己的技艺,但是人家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这也是没错的。

人就要知恩图报。

他瞧见那个中年汉子,中年汉子不高兴,他很高兴,他就拿胳膊去戳了下他:“你愁眉苦脸干什么,哪里来的?”

半老汉子说着,又抬头看仙祖:“嘿,好漂亮的孩子。”

中年汉子抬起头,越发苦涩。

“落榜,回家……”

半老汉子额了一声,他失笑,嘿然道:“一次失败算什么,回头再来就是了。”

中年汉子的声音带着悲伤与无奈:“三年一次大考,今年是我参与考试的第三十年。”

半老汉子不说话了,他擦了擦额头,似乎那上面有些汗珠。

他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读书人落榜,这好像比杀了他们都要难受。自己只需要糊口,而这帮知识分子,都是奔着出人头地去的。

结果第十次考试失败,回到家乡会遭到怎么样的奚落,可想而知。

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农耕,也没有手艺,所以自己养活自己就有些困难,且还平白耗费了数十年的青春。

“最好的年华啊……不过人各有志。”

半老汉子挠了挠头:“也别灰心,船到桥头自然直……会好起来的……”

半老汉子属于乐观派,而中年书生属于悲观派。

这是第二个人。

行出约莫三里,周河水流变得渐缓慢。

岸边站着一个人,向这里招手。

仙祖有些不高兴了,对李辟尘道:“你还要让这个上来?”

李辟尘:“见到总是要帮一帮的。”

仙祖不开心,他不是在和蝼蚁计较,而是……这实在是让他不快。

中年汉子听着,越发沉闷。

半老汉子则是张了张口,嘀嘀咕咕,大致是说这小孩子看着挺好看,结果心气到是挺高的,还看不起人是咋的。

李辟尘把船摇到岸边,那个人身上带着甲,虽然早已不光鲜亮丽。

他的装扮,让李辟尘想起了一位人间的小将“令云”(令云旗·注释一)。

不过他显然不是云原的人,这片人间,也并不是云原。

只是甲胄相似而已。

“船家,麻烦捎带我一程,我要去周河尽头的灵云乡。”

乡?

仙祖听到这个词特意看了他一眼。

“我不是将军,我只是一个兵。”

他甲胄之下,那头盔被摘掉,示意他自己并非歹人。

“我是一个兵,从安西来。”

两鬓斑白,已然见老,年纪比那中年汉子要大,比那半大老汉要小。

但按照道理,这种年纪,应该还在战场中作为中坚力量,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我不是逃兵。”

士兵没有太多交谈的意思,只是表示自己并不是恶徒,更不是逃兵。

“船家,我有钱,请载我一程。”

士兵向李辟尘抱拳。

“天宏十五年,奉天子谕令,安西军第四旅撤销番号,所有将军,校尉,士兵,全部解甲归田……”

【旅,军之五百人是为旅,但这是说文中的答案,事实上,在周朝时代,两千人就为旅,所以旅的编制自古有之。唐代时候,旅队则是一百人,统帅者是旅帅,两旅为一团。】

第四旅,这片人间的军队,这个王朝的编制,一旅是五百人来算的。

半大老汉觉得这里面有故事,他的嘴巴叨叨,便开口去问,那士兵看了他一眼,沉默的坐下来,甲胄发出沉重的贴片击打声。

过了约莫三四个呼吸。

“第四旅只剩下我一个人,奉天子命,带第四旅全体军士还乡。”

他的身上有一个黑匣子。

“那是骨灰?”

中年书生开口了,他神色有些缓和,士兵点了点头。

“第四旅中外地的骨灰,我已经送走,剩下的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是灵云乡出身。”

人活着一个,番号就还存在,但是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天子的这道谕令不难理解,意思就是让他把第四旅的人都好好安葬。

而唯一活着的他,自然是得到了赏赐,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拿出去当了抚恤金,这不是朝廷给的,是他自己额外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