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番 山颪 玫瑰十字侦探的愤慨(第5/49页)

“别小看我了。”近藤说,接着不知为何拿起粗平笔夹在右耳上,“我才不会就那样一五一十画上去。我只是抓不到感觉而已。我想画的是我自己的作品。”

近藤抱起胳臂,看起来愈来愈像个盗贼了。

“连环画这东西啊,会被他人模仿,流传全国。我也一样,在师父底下做完上色的修行之后,就开始模仿别人了。可能是因为这样,我没有抄袭的感觉。大家都是不停地重复在画同一个题材。一旦受欢迎,立刻就会有别人画出类似的故事。不只是类似而已,只有主角的脸有点不同,名字有点不一样,这么一丁点儿的差别而已。即使如此,也不会有人生气,也不会有人引以为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受欢迎的题材,是所有连环画画家、整个连环画界的财产。可是啊……”

“我懂。呃,什么来着?你要说那个什么原创性,是吧?我是不太了解。”

近藤板起熊一般的脸来说:

“老实说,我要是去画黄金蝙蝠还是少年泰山,比较赚钱也比较轻松。因为根本不用动脑去想。可是啊,不知道为什么,画商老师就是不期待我去画那些题材。他叫我画新的作品。”

近藤很严肃。

可是……

我大伤脑筋。

早知道会被这么紧咬不放,就不说出我和榎木津认识了。

这应该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我却想向近藤炫耀。

“可是,我没办法做什么取材啊。”

“这不难啊。没必要去跟那个……侦探吗?没必要跟侦探本人交谈啊。总之只要知道概要就行了。那个什么……一伙吗?不是有那伙人吗?去问问那些人就行了吧?拜托你啦。”

“一伙啊……”

不管去找他们之间的谁,都比榎木津济事,不过不论找上哪一个,都是半斤八两吧。

再说,既然没被报道,一定是有什么无法见报的理由,就算是榎木津一伙,也不可能将报纸无法刊登的命案详情告诉我这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而且我又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去打听的,搞不好他们连案件的概要都不肯告诉我……

可是近藤一再向我低头说着:“求求你,我不会忘了你的大恩。”我总不好冷冷拒绝,一不小心“好吧”地答应下来了。

真的是一不小心。

瞬间,近藤满嘴肉麻地说着:“啊,世上最可靠的果然就是朋友了,你是我无可取代的挚友。”然后不知为何,给了我一串萝卜干。

一副“给你萝卜,快点去吧”的态度。

“总之,你别期望太大。”我留下这句话,离开了近藤家。

说是回去,我家就在隔壁,等于只是换个房间而已,一开门就看到自家的门。“再见”和“我回来了”之间几乎没有空白。

我站在自己家和近藤家中间,仰望天空。

总之,天气真好。

红瓦屋顶。

这里是所谓的文化住宅。

称它文化住宅,字面上是很好看,但说穿了不过是栋廉价建筑。

落成后都过了三十年,文化气息也荡然无存了。甚至让人觉得一点儿都不文化。一方面也是因为不知是老朽还是缺乏维修,处处破损之故。

不过听说这类文化住宅从刚建好的时候风评就很糟。

光只有名称时髦,感觉似乎十分便利,但实际上一住,一点儿都不方便。机能性很差,半点儿都不文化。

这也是当然的,文化住宅的文化,好像就只有和洋折中的意思而已。就跟文化菜刀 [64]和文化锅 [65]一样。这种情况,若是它融合了双方的长处,也算是一种发明,但凡事总有缺点,若变成缺点合并,就太糟糕了。就算优缺点合并,也只是相互抵消而已。

的确,和洋折中式的建筑物有好有坏。

对于用桌椅生活的人来说,榻榻米房间毫无用处,而对铺床睡的人而言,西式房间形同浪费。对大家族来说十分不便,对独居者来说又大得奢侈,结果一切都不上不下。

同样摆设、同样格局的家庭密集而建,也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连这个时代的我都这么觉得,这栋房子是在大正时代落成的,当时的住户感受应该更为强烈吧。

外表虽然有点时髦雅致,但没有檐廊的家是不是被评为缺乏情趣?虽然我觉得檐廊似乎也不必要,可是一旦没了,又教人觉得寂寞。不仅如此,随着岁月累积,如今外表也变得肮脏破旧了。

没半个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