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今年清明无苦雨(第6/6页)

徐凤年举起双手,求饶道:“我这不是拐了一个寇江淮回来嘛,也算将功补过了。”

徐渭熊瞪眼道:“寇江淮不来北凉,只是‘不得’,但是帮赵珣呈上疏策的陆诩到了太安城,为赵篆所用,却会有害北凉,是‘有失’,两者岂能混淆?”

徐凤年一脸苦相,不敢反驳。

陆丞燕也不帮着言语解围,只是朝他微微一笑。

那位后知后觉的“一书夺魁”王东厢王大文豪,终于发现了徐凤年就坐在近在咫尺的地方,惊吓得身体后仰,连人带椅子一同向后倒去,徐凤年轻轻伸手一虚拉,把椅子拉回原位,闹笑话的王初冬满脸无地自容,似乎想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像一只惊慌失措的小狐。徐凤年朝她做了个鬼脸,她马上便灿烂笑起来,眼眸眯起月牙儿,脸颊也有了酒窝。

徐凤年笑道:“你们别太累了,记得劳逸结合。那套武当山拳法,你们空暇时也能练一练。”

徐渭熊没好气道:“少站着说话不腰疼。”

徐凤年小心翼翼朝陆丞燕和王初冬翻了个白眼,桌子位于那个方位的梧桐院丫鬟都忍俊不禁偷偷笑着。

徐渭熊正要继续训话,徐凤年赶忙起身道:“我到宋先生那边瞧瞧去。”

看着带着两条虎夔一溜烟跑路的北凉王,梧桐院的氛围无形中轻松了许多。

徐凤年在宋洞明那边的待遇跟梧桐院遭受的冷落,当然是一个天一个地,如今在副经略使大人担任下属的官员,多是事功学问都在北凉出类拔萃的年轻士子,各有所长,只不过相比江湖年轻一辈更多崇拜和羡慕徐凤年的大宗师身份,这些读书人更多是在深入了解北凉现况后,对徐凤年这位三十万铁骑之主的由衷敬畏。所以当徐凤年和忙里偷闲的宋洞明相对饮茶时,那些年轻人都关注着年轻藩王的一举一动。宋洞明双手徐凤年亲手烹制而且亲自倒茶的茶杯,不急着喝茶,只是用以祛除春寒,轻声道:“所有赴凉士子都到了,那些战死将士的家属也到了。这其中有些言语声音,肯定少不了,还望王爷不要放在心上。”

徐凤年点了点头。

有些风言风语,就像很多人当初听说他去葫芦口外就觉得是以匹夫之勇逞威风,是同一个腔调,对此徐凤年是真的不愿意去理会。

有些是苦极而泣的声音,这些,徐凤年是不敢去听。

聊了些北凉政务,宋洞明起身跟徐凤年走出屋外,这位曾经被元本溪当作储相栽培的中年人犹豫了一下,说道:“以前是我想当经略使,以便更好施展手脚,与李功德相处后,觉得还是希望他能够继续担任经略使,我在凉州,李大人在陵州,并不会误事。”

徐凤年点头道:“既然宋先生说了,那就没有问题。”

宋洞明停下脚步,笑道:“我还有一大堆事务要处理,就不远送了。”

徐凤年笑道:“理当如此。”

宋洞明对着徐凤年的背影说道:“以前只知道北凉是个武人用兵之地,现在宋洞明和很多读书人,都发现北凉同样是个文人‘下得笔’的地方。我要替这些人,与王爷道一声谢。”

徐凤年转过头,开心笑了。

宋洞明突然眨了眨眼睛,强忍着笑意,说道:“王爷,我宋家有几位晚辈女子,性情也都贤淑,都写信给我了,说就算偷,也要让我给她们寄回几样王爷的印章字帖之类的小物件。胆子最大的一个,自幼就向往行走江湖和做那女侠,她说就算给她寄去一件王爷的衣衫,那才最好。若是没有东西寄回,她就要跟我这个伯伯绝交。”

徐凤年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额头。

宋洞明笑声爽朗,撂下一句,“衣衫我看就算了,王爷随手写四五个字的字帖送我几幅就成。”

※※※

这清明前一夜,徐凤年独坐山顶,看着山脚那满城灯火渐起又渐熄,喝尽了一壶绿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