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乱世基建为王(十三)(第2/3页)

当月的《天下月报》便报道了垄下一战,但同样也切实地报道了会稽百姓的悲惨过往,点明阎起屠杀那两万亲卫军的原因,那便是这些人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人了,而是畜生,不,说他们是畜生都侮辱了畜生。

某些人自诩为读书人,只看得到阎军杀死的这两万亲卫军,却瞧不见死在这两万人手中将近十万的会稽百姓。杀人偿命是自古不变的真理,偏偏到了有些人口中却成了十恶不赦的大罪。那两万恶人尚且有饱读诗书者为他们摇旗呐喊,可怜十万会稽百姓,却无一人在意他们活得艰辛,死得屈辱。

明明他们确确实实在这世间存在过。

明明他们才是真正老实本分,不争不抢,只想在这乱世平安活到老的平凡人。

明明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可爱的人。

……

文章最后阐明,阎军此次在会稽确确实实宰杀了两万头畜生,他们并不否认。不仅如此,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畜生,他们仍会举起屠刀,还这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此篇文章一出,之前争前恐后写文章辱骂阎军的读书人们,一个两个全都像是被人灌了哑药。

虽说仍有顽固不化之辈一直揪着阎军的凶戾不放,大肆批判。更多的人却捧着报纸,陷入了沉思之中。

便是这时,新一期的《天下月报》发行。

头版文章便写明了阎军的行事风格,那便是军中纪律严明,绝不会拿百姓一针一线,绝不会强征百姓入伍,一切秉持着自愿的原则。只因阎军们自己就是贫苦出身,他们太清楚百姓们过得有多苦有多难,自己强大了,再去欺凌曾经的“自己”,他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出。阎军之所以选择起义,之所以占地为王,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百姓,人人有书读有田耕有书读,旱灾来临不会被饿死,生病了就能治好。

就只是这么简单。

文章的最后还表明了,淮安郡、会稽郡愿意接受各地难民,在这两个地方,只要你愿意吃苦努力,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甚至还能分到土地与屋舍。让广大老百姓们能够平平安安地活着,这才是战争的意义。

乍一看到这样一篇极具煽动性的文章,各方势力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后,便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大肆收缴起《天下月报》来,这回他们算是真正看出了阎军的狼子野心,明明先前他们还完全不将这帮乌合之众放在眼中。只可惜他们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早在写出这样的文章后,洛央便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连奇珍异宝阁最近一段时日赚来的银钱全都投入了进去,加印了不知道多少份报纸,散布了出去。

诚然报纸可以销毁,看进脑中里的文字,落进心里的种子,能销毁吗?

洛央要的便是这点星星之火。

武金曾是南岭郡中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可是一场地龙翻身过后,田地、屋舍什么都没有。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与村里的其他人一块,从一片狼藉的家乡里逃了出来。

将近半年的时间内,他们居无定所,漂泊不定,到处都在强征青壮入伍,若不是武金腿有残疾,怕早就被人拉走了。

曾经的武金怨恨过自己的残疾,后来,他却开始庆幸。

因为若不是腿有问题,他早就入了伍。到那时,他的妻儿怕是要活不下去的。

可即使再如何拼命,这样的一家人还是走到了穷途末路,抢破了头才从施粥的摊子上抢回了半块馒头,武金立刻将其掰成两半,分别塞进了妻儿的口中,乱世之中,食物唯有吃进肚子里才是自己的。

看着明明已经八岁了,身量却与四岁孩童一般无二的儿子,武金心中不由得一阵酸涩。

抬头看向自己面色蜡黄的妻子,武金轻吸了口气,“秋娘,那粥棚今日应当不会再施粥了,晚上我们可以去到城外的破庙休息一晚 ,明日我再带你们来此处拿馒头。”

“好。”女子点了点头,“不过明日你若是再抢了馒头,别再喂给我了,你自己先吃,我不饿的。”

听到这样一番话,武金的眼泪差点没掉了下来,是他无能,连让妻儿吃饱的本事都没有。

商议结束后,一家三口便互相搀扶着向城外破庙赶去。

到了破庙,基本已经没什么落脚的地方了,无奈之下,一家三口只能在门边找了个巴掌大的位置缩了下来。

便是这时,一道惊呼声突的响起,“果真?那淮安郡的人真的愿意供我们吃饱穿暖,还给我们分田地?”

这样一句话,瞬间引起了破庙里几乎所有人的注意,武金也不例外,他登时目光灼灼地向那人看去。

在所有人激动难抑的眼神中,人群中唯一一名读书人指了指手中残破的报纸,磕磕巴巴道:“纸上……是这般说的,阎军还说,有朝一日,让这世间所有的百姓人人有饭吃有田耕有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