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器魂苏(第5/8页)

至于东夏那边,林封谨倒也是尽到了自己最大的责任,给崔王女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讲清楚,这世界上果然最好吹的还是枕头风,崔王女居然是很干脆的回信来说,相信林封谨的判断,但是,她除了知会亲信啊,朋友啊,亲戚之外,让他们把靠海的产业纷纷转卖,同时尽可能的把家族的重心撤离之外,然后……就没有了……

林封谨很惊诧的询问为什么,这才知道,原来崔王女此时在国内也不是万能的了,她始终还是先君的女儿,无论是从孝心方面来说,还是从姐弟之间的感情来说,也都没有要一直将朝政把控的意思,依然是在慢慢的锻炼东夏国君,然后将手中的权力在适当的时候全部让给国君。

崔王女这样说的时候,是拉着弟弟在父母的墓前发了誓,然后姐弟两抱头大哭后达成了互相谅解,信任的。因此现在两人之间的关系虽然还是十分尴尬僵硬,不过两个人的关系好歹也算是破冰了。

而崔王女若是采信了林封谨的话,那么势必就得在整个东夏当掀起一番动荡,首先就是全国的兵力的配备重点,便是要从与中唐北齐交界边关当中撤军,然后再将这些能征善战的军士安插到海岸线附近的重镇去。

单说这样大的举动,就一定会惹来东夏国君的猜忌,将两人之前好不容易获得的一些默契一扫而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崔王女根本就没有办法对这样的举动给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除非她告诉东夏国君,从东海上将会有大量的威胁出现,这些威胁很可能比北齐和西戎更加致命,因为至少东夏在国与国交界的地方有好几处险要的关隘可以守卫,而这些浮海而来的强盗却会出现在东夏毫不设防的腹地,为所欲为。

假如崔王女这么说的话,根本不用东夏国君发出自己的疑问,单是兵部的几位大臣就会跳出来质问,说为什么自己没有听到半点风声?敢问殿下的情报来源何在?崔王女能说是北齐国东林书院的林封谨告诉我的么?顺带林封谨还是吴作城的城主?

假如她真的这样回答,那么搞不好文武百官都会马上歪楼,怀疑数年前在吴作城下的惨败乃是崔王女从中作梗了!这完全就是作茧自缚……

面对残酷的现实,林封谨也只能长叹一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了,现在看起来,自己要想兼济天下还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那么在这乱世里面独善其身的目标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当然,林封谨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重光判断出来的海外联军来袭时间应该不假,可以说是合情合理。

这就意味着吴作城还有充裕的时间来完善城防等等很多东西,到时候务必要敢于让来袭的这些东海联军在吴作城下碰个头破血流不可!

不过,往深远处看,东海几国联军进攻之前耽搁的时间越久,也就表示他们的准备越是充分,所谋越是乃大啊,这就仿佛是握紧了拳头的胳膊,回收的力道越大,蓄力越久,那么打出来的这一拳就越是猛!!

也正因为如此,林封谨也要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那就是开春以后去不去吴作城坐镇。

毫无疑问,林封谨去了的话,倘若吴作城本来有十分的实力,便可以足足发挥出十二分的战力,有道是蛇无头而不行,效果可以说是格外的明显,在很多关键的战役当中,在胶着的时候甚至十个人就可能决定胜败,何况是额外多出的这两成实力出来?

但是,林封谨去的了的话,可以预期将会是一场十分艰苦的战斗,并且东方几国的联军会分兵行事也仅仅是一个推测!可是对方一旦没有分兵,并且以吴作城为主要突破口的话,林封谨去了就真的是白死了,吴作城便是修筑得再坚固,也决计不可能是多国联军的对手,人海战术也淹了你!

按照林封谨行事谨慎的性格,他首先的选择多半是不会去的。但是,不去的话,假如吴作城恰好差一点就能守住,不要说是别人,自己都要懊恼终身!而吴作城对于林封谨的意义就不必说了吧,单是看他在上面耗费的心血和金钱,就知道其重要性了。

而林封谨一旦不去,并且吴作城也守卫下来了,依照三里部草原上面的习俗,林封谨没有来和他们同生共死,其声望肯定是要大跌的。

当然,还有一种选择是:林封谨先去吴作城观望,发觉局势不对就马上逃走。事实上这种选择貌似稳妥,但其实别人都不是傻子,临阵脱逃,那是最被人唾弃的行为,相当于林封谨自毁名声,乃是万万不可取的!

因此,去和不去之间,都有莫大的好处,也都有极大的隐患和弊端,端是令人觉得相当难以抉择!以至于林封谨这样决断之人,也是觉得十分的纠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