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斩龙封神 碧血开道(第5/9页)

几下合在一处,使得那飞溅的墨血始终不能化出确切形状,也无法展现神通,一滴滴化烟泯灭,终至于无。

余慈暂松口气,他种下青莲,绝不是要夺人道基为己用,而是代替那位杨氏道人,镇压其中跃跃欲动的魔头。

事实证明,他的神通使得恰如其分。

不真正接触,余慈也很难想象,杨姓道人体内,竟然是“污浊”至此。

至少有十道以上的凶横魔意盘踞其间,虽也有彼此吞噬对抗,却也是基本统合在一起,衍化天魔根本法,形成了几不可抵御的染化之力。

余慈估计,就是寻常长生真人染上一丝,除了走火入魔,就是化为眷属。

杨氏道人能以一己之力镇压多年,其玄门正宗修为,固然是到了余慈必须仰望的至境,也是如道人所言,利用了封神台的力量,扭曲时光长河,将此地的时间节点“锚”在了道人压制住所有魔意的那一刻。

这正是光阴秘术,而且比之烛龙王暂时“扭曲折叠”虚空变化的天赋神通,更是远胜。

余慈所见者,唯有当年曲无劫截取时间长河中某一节点,化为“灵纲剑图”之事,在精妙上可堪比拟。

可要论所耗之巨,代价之大,依然是瞠乎其后。

当然,这也是有封神台乃至于太霄神庭为后盾,才能做得出来。

此时此刻,道人身殒斩龙台,通天法力都归入道境,封神台上的道法神通自然消减。

余慈形神微震,分明又“听”到了时光长河的咆哮,这一处凝滞千百年的淤塞,转眼便给冲开,一切的一切,都在短暂的漩涡混乱之后,回归干流。

余慈本就是“外来人”,又有自辟天地神通加持,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然而封神台上,修罗场似的惨景,却是在光阴乱流中,扭曲变化。

虽然最终是要赶上时光长河的主干,但在短时间内,反倒出现了“回溯”的现象。

余慈眼前光影迷离,恍惚中看到,那杨氏道人,身化清光,落在封神台上,身畔天魔、眷属疯狂围杀,都被他反手击灭,举手投足间,大小神通无穷无尽。

其实余慈都看不清他的面目,因为魔影重重,再加上神通所化的冲天光芒遮蔽,只能从那始终不改的水烟神光上辨认出来。

此时,杨氏道人分明已经身遭魔染,一边杀敌,一边还要自画符箓,通神变化,成就血色锁链,一根根穿胸透腹,自损修为,镇压体内魔意。

而且,在他左手上,分明还提着一个人,不管形势如何艰难,都不曾放下。

一看便知,那人也是身遭魔染,状况反复,一时狰狞挣扎,一时痛哭流涕。

但不管怎样,杨氏道人都是无动于衷,就这么在封神台上,往复冲杀,直至将所提之人,扔在斩龙台上,唤起残缺龙影,化刀斩落,一击断头。

是的,那就是余慈初见杨氏道人时,他脚边那颗。

承启天那边,赵相山深吸口气:

“杨端明!”

“谁?”

“最后一任紫微帝御。”

余慈哑然,回头看封神台边缘,那颗依稀熟悉的头颅,不正是他从多位上清英灵记忆中看到的那个“罪魁祸首”吗?只是在此刻,随着光阴之力冲刷,那颗头颅正迅速腐败、化骨,终又成飞灰,再不见痕迹。

余慈一回头的功夫,时光乱流已经渐渐平复,封神台上的魔头,也被杨氏道人杀尽,一时清净,终于显出他清朗面目。

果然,与余慈最初所见大不相同,这次倒愈发眼熟了。

余慈也看到杨氏道人,试图唤起斩龙台化刀斩落,却始终不能如愿,最后只有摇摇头,再施禁锢,镇压魔意,又走到台前,行步间已经变化面目……

而这时候,不只是赵相山,连影鬼、血府老祖都惊叹出声:

“朝阳先生!”

“杨和子!”

余慈也终于是反应过来,愣在当场。

杨和子?不正是上清开派……的那位吗?

他急回头,此时再看斩龙台上的头颅,此时也已经变化面目,本是道体不朽,可斩龙之威,破基毁根,终不能维持,同样朽坏,已不可辨。

但仍被血链禁锢的身躯,却还是没什么变化。

余慈心中骤生警兆,也在此刻,几己贴在道人颈口处的青莲摇摆,竟被反冲上尺余,有一道血色烟气冲出来,又化为诡异虚影,形如蜘蛛,却是十七长足,其诡谲凶陋的魔睛往这边冷冷一瞥,望空便走。

余慈眼神更冰、更寒,从牙缝里挤出音来:

“参罗利那!”

承启天内,赵相山的反应无疑是最快的,他立刻就做出了判断:

“分身,这是参罗利那的本命分身!”

世间修行,但凡有“本命”二字,无不是蕴含着“精血”等根本之物,对大能来讲,就是“本源之力”。毫无疑问,对参罗利那这样的天魔外道绝代霸主来讲,一具本命分身,也是极端重要的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