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吾当如何 英雄本色(第5/11页)

当前明月固然是抵御魔劫的中枢,是一界修士的希望所在。

可总有一些人,不那么喜欢的。

摘星楼上,方回收回了指向明月的视线。也在此时,姜震登上了观星台,向他施了一礼:

“祖师,山门法阵已经修复完毕。”

“我知道了。”

姜震停了停,明知现在方回并不想多说话,但还是多加了一句:“祖师,前方有魔潮聚集,我们……”

“你是宗主,你是怎么想的?如今的弟子们,又是怎么想的。”

姜震垂眸,简单回应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方回点点头,又挥挥手,让他下去。

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姜震也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开,这位一向低调,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离尘宗主,此刻的气度已大不相同。

此时的观星台上,方回又是形单影只,良久,嘿然一笑:

“根基不可失,志气不可夺。”

他缓缓吁出一口长气,颜色微灰,已是心魔煞气,变换鬼影。

捂住心口,又笑了两声,抬头又看当空明月:

“我没有错,只是现在不需要我去做罢了。”

他瞌起眼帘,坐在观景台上,默默等待。

余慈收回视线。

遍观一界,他愈发明白,情绪意志层面的共鸣,真要迸发出足够的力量,其“共鸣点”往往不会在“中位”,也就是贴近现实的层面,而总是趋向于上限、或者下限。

道德总是虚无缥缈的,和正常的行事,总是有一定距离。

就好像灵纲山的剑修,并非人人都是叶半山,可在内心深处,却有与叶半山一样的追求和向往,平时被现实的种种淹没,又或者只是片云点太空,在高不可及的幻想天空中飘游,只有一点淡淡的投影,留在心间。

可一旦有条件,有机会,便能扶摇直上,共击九天。

这就是道德法则的作用。

道德法则既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是客观不移的。

余慈不可能大幅提升一界人的道德水准,但他可以尽可能地引导,发挥其效用。

不幸的是,反过来参罗利那也可以,甚至做得更直接、更容易。

比如此刻的北荒,已经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停都停不下来。

他们一个在提高上限,一个在拉低下限,又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指望亿兆黎民能像久受剑仙熏陶的剑修一脉那般壮怀激烈,就是不现实的。

而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都变成无恶不作的暴徒,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九的黎民百姓,在这场无妄之灾里,只能依靠本能来判断。

这种判断,和剑修之激昂、儒宗之浩然;和海商会的狡狯、方回的复杂,是掺在一起的,到最后,反而又将回到“中位”,进入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造化一脉的作用反而在放大。

这就是“现实”的重要性。

道德运化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道德要有现实的根基。就像造化剑仙所做的那般。

不管当时灵纲山内外剑修百般情绪,可当造化峰上旗幡立起,训练有素的众剑修立刻各归其位,表现出了对造化剑仙能力的服膺,才有后面的“三角共鸣”。

而就算没有那罕见的“三角共鸣”,万千剑修在造化治下,也能发挥出超强的力量,维持住一域之地。

如果说,这给了余慈什么样的启示,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在这种时候,面对魔潮,面对亿兆黎民,余慈必须要表现出足够的能力,拿出相应的办法,要有能让人信任的力量。

他现在就是玄门体系的枢纽,这种事情,除了他以外,还有谁来做?

镜子翻转,不再照自己,而是转照天地万物,余慈视线随之。

大概是思绪集中的缘故,不经意间,余慈倒是透过“明月”,与远在洗玉湖底的造化剑仙视线相接,意念交错:

我在你的位子上,会怎么做?

反过来,若你在我的位子上,又当如何?

余慈没有得到答案,而在此时,天地虚空之中,巨量信息如潮涌,经过符盘,在流转推衍间,帮助他实现对全局的把握。

符盘中央,也是照神铜鉴的中心,一道灵光跃出。

灵光在玉皇帝御上绕过,召引紫气氤氲,化而成印,悬于云霄,总摄万有,镇压六合八荒,等于是带动玄门体系,同时压制九宫、外道两大魔域。

虚空的颤抖中,灵光又绕过勾陈帝御,万神图铺开,一直内蕴未出的星君神将,从里面冲出来,化为一道道流星,洒落四方,各有道兵随行,其目的就是斩妖除魔,卫护黎民。

又有后土帝御,受了灵光所激,当即统驭地脉元气,使之自西向东,轰然倒转,隔开与葬星、血精源木的直接接触,给予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