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巴国(第5/7页)

  若大的矢村里一片死寂,老半晌别说有人开口,连大气都没人敢出一口。大夫丙一寸寸转过僵直的脖子,问道:“你……你是怎么带过来的?”

  仿佛为了回答他的话,“砰砰、砰砰、啪啦啦、砰砰!”一阵巨大而沉闷、连续的轰响骤然自村的四周同时响起,大地也再度微微颤抖起来。大夫丙拼命扇着自己耳光说我错了我错了我该当万死的时候,六个巨大的身影跨过矢村外围的栅栏走入村里。社中央熊熊燃烧的火光照亮了它们的身躯,竟是坚硬冰冷的岩石。

  “连横……纵三横五,叙四……”一位老者眯着眼,在一块烧得破裂的龟甲上辨认半天,吐了口浊气道:“大凶。祸及三代,恐……恐怕有违天下之和。”

  大夫丙紧皱眉头,一叠声地道:“呈上来呈上来!”

  术吏忙将龟甲捧到他面前,他仔细的看,用小指长长的指甲顺着甲上的裂缝划,确认每一条都是缝,而非纹。过了半响,终于也叹了口气,挥挥手。术吏忙又将龟甲拿开。

  不论哪国哪代,碰上难以委决的大事,这龟甲占卜总是少不了的。大夫丙世代为商之贵族,自己也精通此道,知道那老者占卜得当,所言非虚,其中一条隐隐与天下大势相关,这可非同小可。

  商灭之后,虽然周对宋国礼遇有加,宋国国君为列公位,爵位比辅佐周王得天下的齐姜还高,但宋终究是亡国之祀,所以在宋周围布下好几个姬姓国家以为牵制。宋人也多思念旧祀,不臣之心的人在贵族中绝非少数。这件事在自己面前出现,如果真的牵涉众多,祸及三代,可如何担当得起?大夫丙想着算着,不觉额头已经满是冷汗,伸手出去端茶,双手发颤,竟然连茶水泼到自己身上都不察觉。他身旁的术吏、侍卫等见到此状,也不敢多言。

  忽听有人道:“嗯,大凶之兆。祸五代,天下或乱之。你们这里竟涉及天下大势,不得了呢。”说着拍了拍手,正是枢劫。矢茵恼怒地道:“什么不得了,我们才不要呢!”

  此刻再无人敢对他喊出“贱民住嘴”这句话,大夫丙直起身,见枢劫端坐在一张几后,几上除了放着龟甲外,还有几支竹箸,他正聚精会神地将竹箸摆来摆去,一会儿几根竹箸横着放,一会又竖着放,组合变幻莫测。大夫丙没见过这种占卜法,便拱手行礼道:“未知先生这是在做什么?”

  枢劫道:“我在以‘易’占卜。”

  其余人都没听过“易”,不明就理,大夫丙却肃然起敬,同时心中生起不祥之感,忍不住挪了一下身子。“易”据传乃巫族灭商建周时,与周天子共推而成。目前的周王室将“周易”与伏曦之“连山”、黄帝之“归藏”一起使用,号“三卜”,据说取其多者为准。因周建国尚不到百年,“易”又为王室垄断,除了周天子的太仆、周公的天监所,以及周左执政齐国的太史宫通晓外,外人知道它的很少。宋乃商之后裔,自然更不可能得到“易”。大夫丙主政宋国使团,交游广泛,与众王室私交甚密。此人看上去,似乎跟哪个王室的人都不像,难道……会是巫族?可是他又自称枢姓,那是蛮夷巴国的大姓啊……

  纣王时期,巫族设下天大的阴谋,引诱商太子曜入昆仑山议和,却在昆仑山将其囚禁谋害,以此迫使妲己倾商之精锐围攻昆仑山,才使得小小的周国趁乱偷袭朝歌,灭了商国(见《周天·窃国》、《周天·八隅城》)。这段仇怨,宋国人至今耿耿于怀,与巫族几乎是天生的敌人。如果此人真是巫人……大夫丙眼角抽动两下,装作惊异地道:“‘易’?是什么?本人可未曾听闻过。”

  枢劫淡淡一笑,并不回答。一旁的矢茵焦急地道:“大凶,难道就没有破解之法吗?”枢劫继续摆弄竹箸,道:“天命早定,破解又如何?不过大凶也并非意味着绝对不好……这里也有变数,有变数就有玄关,有玄关就有转机……”

  周围的人不知不觉被他的一举一动吸引,仿佛透过他飞快移动的手,看到了即将到来的不可知的命运。大夫丙抬起头,看了看那几尊十几丈高的石头巨人,看着它们手臂上安装的庞大复杂的弓弩装置,偷偷咽了口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