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奔掠如火 第十一章 敌友之间(第5/9页)

金千石叫过几个士兵来,把那具蛇人的尸首扔进火堆烧了。他拍了拍手,道:“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事啊。”

那一阵喧哗越来越响,也渐渐移近了,现在可以分辨出那是一阵呼叫。听声音,很有节奏,并不是惊恐时的狂呼。什么事能这么值得高兴?难道武侯说的粮食提早一天运来了吗?

我们站在城头,心中按捺不住地好奇,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那阵呼喝渐渐近了,也听得出,那确实不是惊呼,而是欢呼。金千石道:“我去看看吧。”

他上了那装着望远镜的箭楼,看了看。我道:“金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金千石在箭楼上探出头来,道:“看不清,有一支兵马正向中军走去。”

向中军?我皱了下眉。不得将令,谁敢把部队开到中军去?何况,这又有什么值得欢呼的?

忽然,我脑中一亮,叫道:“金将军,那支兵马有旗号么?”

虞代在一边忽然道:“是陆将军?”

他已经知道我的意思了。今天已是第十天,也是陆经渔追杀苍月公的最后期限。我本以为他不会回来了,如果归来的真是陆经渔,那么就是说,他已捉到了苍月公?

金千石大概也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在箭楼上叫道:“对!对!正是陆将军!”其实不用他多说,那些士兵的呼喊已经听得清了,渐趋整齐的声浪喊的正是“陆将军,陆将军”。

陆经渔回来了?

我们吃了一惊,但随之而来的都是惊喜。

陆经渔已经走了十天,而这十天里,蛇人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尽管没人公开说,但暗地里肯定有人觉得是因为武侯斥责良将,使得士无斗心,将无战意,弄到今天这个地步的。许多人暗暗觉得若是有陆经渔在,恐怕早可以击败蛇人,胜利班师了。

也许因为陆经渔不在吧,更容易被传说得神乎其神。和陆经渔并列为龙虎二将的沈西平仅仅一战便阵亡,以陆经渔之能,到底能比沈西平好多少?

吴万龄道:“陆将军可是把苍月的头带回来了吗?”

十天前,武侯给陆经渔下令便是让他带苍月公的头回来。如果陆经渔空手而归,只怕武侯的军令不会轻饶。我心头不由惴惴,道:“应该顺利吧,不然陆将军只怕不会回来了。”

他们没说什么,大概也觉得如此。金千石跑下箭楼来,道:“统领,我们去看看吧。”

擅离防区,那也是大罪,好在西门和中军营帐不远,武侯把中军设在城中,本来便是为了接应四门的,如果快的话,来回不过一顿饭工夫。我道:“你们去一个吧,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虞代道:“我去!”他也不多说半个字,转向跑下城去。金千石正走到我跟前,道:“虞将军,快点回来,我们在营中等你消息。”

虞代头也不回,道:“好的。”他牵过马来,已带马向中军方向跑去。

看着他的背影,金千石道:“小虞是我从左军带过来的,他最崇拜陆经渔。”

我笑了笑。其实不止是虞代,陆经渔可以说是军中的偶像,每个人都很崇拜他,我以前最崇拜的两个人,一个是武侯,另一个就是陆经渔了。这十天守城,武侯已吃了许多败仗,于他名声不免有损。陆经渔在蛇人攻来以前便已出走,我们吃的败仗反而与他无关,他放走城中的共和军妇孺,也只让人觉得他宽厚仁慈,更得人心。

可是,我心中却隐隐地有种不安。

陆经渔回来的消息,像是掷入油锅的一把盐,到处都沸腾起来。很多人都大为心安地觉得,有陆经渔回来统领左军,肯定战局会好转。

这种过于乐观的想法使得全军每个人都洋溢着兴奋之情。右军和左军一向不太和睦,在沈西平统领右军时,两军几同路人,但现在右军的人也多半在谈论此事。

也许,师老厌战,士兵也希望能早日顺利班师,对于各军的恩怨,现在也不太看重了吧。

走入龙鳞军营中时,士兵都懒懒散散地在营中或坐或站,大多三五成群地说着什么。龙鳞军中本来俘了不少女子,几乎人人都有一个,蛇人攻来后那些女子或送辎重营,或都放走,也有被杀掉的。要是那些女子仍留在营中,大概还要乱。我不由得皱了皱眉道:“金将军,军中老是那么懒散吗?”金千石道:“一向如此,沈大人在时便这样,不过战场上绝对不会这样。”

我把吴万龄要来,便是想借他的力量整顿军纪,一支队伍,若无铁一般的纪律,各自为政,不听管束,那单兵战斗力再强也是枉然。在军校时,陆经渔曾跟我们说过大帝开国时十二名将中骆浩的事迹。骆浩在十二名将中仅次于那庭天,他的部队都是南边人,个子矮小,若是个人战力,不过平平而已。但骆浩一军,被称为“铁刃山”,令敌人闻风丧胆。一次另一个名将李思进向骆浩借三千人助守,那三千人到李思进营中时正值大雨,李思进的一万余人都躲到一边避雨,唯有骆浩的三千客军,因为未收到解散的命令,在雨中一个也不敢动。雨后李思进归校场点兵,见状大吃一惊。陆经渔跟我们说起这个事例时,我还记得他脸上的钦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