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风雷激荡 第二十七章 重振旗鼓(第5/8页)

十月十三日,赴援句罗岛的邓沧澜也传来捷报。自倭人大举进犯句罗岛以来,句罗王节节败退,三月邓沧澜率五千人赴援,由于面对的是一片残破,倭人跨海来袭,已将句罗水军尽数击溃,句罗岛三千里山河沦陷了三分之二。邓沧澜与句罗王率残军入山抵抗,只能勉强支撑。到九月,工部终于造成了第一批战船,新军中的水军五千增援句罗岛,此时倭人在句罗已有近十万之众,邓沧澜手头只有不足一万的帝国军和仅存三万余的句罗军,正当岌岌可危之时,邓沧澜大胆行险,提拔了句罗本土青年将领李尧天。李尧天少年时也曾来军校进修,深谙兵法,以前句罗王一味迷信帝国军将领,对本土将领极不重视,但在李尧天向邓沧澜上书后,邓沧澜大为赞赏,叹为天下奇才,立刻拨五千水军给李尧天,两人联袂于十月一日率船队从句罗西南港口出发,海上行军八百里,趁夜色向倭人的水寨发动奇袭。此时倭人水寨中有驻军两万余人,战船七百多条,而邓沧澜的水军一共只有不到一万,战船五十余艘。当李尧天提出这个奇袭计划时,句罗王廷重臣们都大惊失色,斥为“大胆妄为”,觉得那是以卵击石,但邓沧澜力排众议,大力支持李尧天,甚至两人联手出发,那是共存亡、同荣辱之意了。倭人根本没料到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句罗水师居然还敢劳师远袭,全无防备,这一战,倭人水寨被连根拔起,两万水军只逃出了七十七人,战船也只剩了两艘,邓沧澜与李尧天大获全胜。邓沧澜又派李尧天率五千水师截击倭人海上来的援军,自己率五千人弃舟登岸,沿途收留流亡,与留在岸上的倭人游击。

这个计划的大胆,与李尧天的远袭之议不相上下。当我听到邓沧澜传来的报告时,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又暗暗称绝。邓沧澜这人智勇双全,胆识谋略俱佳,比邵风观更胜一筹,也怪不得文侯如此器重他,让他独挡一面,远赴句罗。相比较而言,虽然年纪相差不多,我已远远落在他们后面了。

今天是十一月四日,又是一个休息日。一早上,我将飞羽牵出来,到野外溜一溜。飞羽的脾气很是暴躁,不能和别的马养在一个厩里,而我又没资格给它一间单独的马厩,所以只能养在我住处的后院。那是个小小的院子,飞羽养在那里,精神都不太好,我都有些心疼,趁今天天气好,我带它到野外跑了一圈。转了一圈,回到军校,刚给飞羽喂了些料,一个同事突然在外面道:“楚休红,你在这儿啊,文侯大人派来的人都找你半天了。”

文侯找我?我怔了怔。甄以宁死后,文侯再不曾召见我,好像把我这人也忘掉了。想到邵风观的事,文侯对我可能也有些迁怒之意,毕竟当初甄以宁也曾在我的前锋营里待过几天,也是在那时受了伤的。现在他叫我,到底有什么事?

我到了文侯府中,报过名后,我被带到了文侯的会客厅外,我有些惴惴不安地大声道:“大人,楚休红求见。”

“进来。”

也许是我多心,文侯的声音好像苍老了一些。我推门进去,只见文侯背着手站在墙边,看着一张巨大的图。文侯见我进来,转过头道:“楚休红,你来了。”

我行了一礼道:“大人,不知唤小人来,有何吩咐?”

文侯指了指那张图道:“你先看看这个。”

那是张“舆地一览图”,画得非常详细,一些稍高一些的山头都标出来了,图上还粘着一些各色的三角小旗。我看了一下,道:“大人,这是战况图吧?”

那些三角小旗是用小针刺的,乍看之下杂乱无章,但细细一看,便知道白色的多分布于北面,红色的多在南面,而蓝色则都在东北句罗,黑色的都在西北,小旗最多的是在北宁城的方位,自然表明战局形势了。每一面旗大约代表一万人,因为我见北宁城的白旗有六面之多,红旗也有四面。

文侯笑了笑道:“你反应倒快。不错,正是战况图,只是要改一改。”

他伸手在东北句罗岛上摘下了一面蓝旗。现在,句罗岛上的白旗和蓝旗都已是三面了。我道:“邓将军又传捷报来了?”

文侯道:“正是,今日刚来的羽书,昨日沧澜获得大胜。”

昨日早晨,李尧天率五千人在句罗岛东南端海上与倭人的两万援军决战,水战一日,李尧天在海上发动火攻,大破倭人船队,杀得海上漂满浮尸,倭人残军只得仓皇退回倭岛本土。同时,邓沧澜牵着岸上的倭人连续苦战,因为收留逃散的残兵,此时他的部队扩充到了一万有余。倭人却因失去海上的补给,句罗岛民众又实行坚壁清野,在追着邓沧澜转了几个圈后,被拖得筋疲力尽,昨日听得援军到来,急忙向海边进发,准备孤注一掷,水陆夹击,击溃留守海上的李尧天军团,重新打通补给线。没想到在回师途中被邓沧澜在句罗岛金持山设伏,以一万对三万,一举击破,斩首七千。此战过后,倭人残军都已退入城中龟守。昨日水陆两路都得到大胜,使得倭人的士气也一定跌到了低谷,到了这时,句罗岛的战事恐怕已经全面扭转,下面就该是邓沧澜率军大举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