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明月心如 第二十一章 将星陨落(第6/8页)

为了减少颠簸摇晃,李尧天下令诸大船在外,小船在内,八百艘战船连接在一起,结成了一个大圆阵。当晚果然有倭人又来偷营,但圆阵已成,倭人根本撼不动,结果前来偷袭的两千余倭人几乎全军覆没。

至此,李尧天的远征计划已基本实现。源太吉骑虎难下,如果让诸藩各自为战,只会被远征军各个击破,因此他只能集结兵力,试图最后决战,而这正堕入李尧天之计。此时平原京城防空虚,倭人战船更是损失殆尽,在海上已不能对远征军构成威胁,倭岛二十八藩中九原有五藩,而这五藩里已经有三藩前来秘密投诚,尽告源太吉虚实。倭兵加起来还有十万有余,兵力虽然占了上风,可那些士兵来自各藩,对源太吉也并不十分忠实,除了那已秘密投诚的三藩,至少还有两藩会阵前倒戈。李尧天当晚便命朴士免率五千人乘快船绕道而行,直扑倭人大兵后方的平原京。在李尧天的计算中,朴士免此行大约最多要花十天时间。由于诸藩兵力大多被源太吉抽调集结,朴士免遇到的阻力应该很少。假如顺利,可能不需十天。等攻下平原京,源太吉就算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挽回了。

这条计策可以说是倭人第一次攻句罗时李尧天所献之计的翻版。倭人水军战斗力本来就不及李尧天甚远,加上连遭重创,更不足为虑,所以这条计策应该是十拿九稳的,要防的就是源太吉得知这消息,将重兵龟缩回平原京,到时就难办了。纵然一路势如破竹,在平原京下受阻也无济于事,因此朴士免出发得极为隐秘。好在源太吉只道远征军仍在龙珠岛附近,根本没想到李尧天会如此大胆抄他后路。他反败为胜之机也仅存于此,远征军停留海上,就算粮草充足,可在源太吉坚壁清野之下,淡水却不易补给。在源太吉看来,顶多十余日,远征军就会绝水,到时战斗力急剧下降,便是他一战成功之机。李尧天正是算定了他这种想法,所以以身涉险,将计就计。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朴士免出发的第二日夜间,天气突变,大风骤起。本来倭岛冬季近海甚至有结冻的,极少会有狂风,哪知这一年天时不正,这天晚上突然刮起了飓风。风极大,浪涛最小的也有丈许高,纵然倭岛最易起风的夏末秋初,也没这般大法。这场风来得太过突然,双方都毫无防备,可是李尧天在海上结阵,船只又互相联结,一时间分拆不开。风暴之中,除了那些大船,中小船只竟然损失了十之七八,两万五千士兵也竟然有一万余人溺水身亡,剩下的诸船同样有不同程度的伤损。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把李尧天也打蒙了。他纵然深通兵法,可在这等天地间的伟力面前,同样无计可施。仓皇之下,李尧天下令残存诸船向龙珠岛靠岸,士兵尽量登岸,减少船只负重,以求避过这场天灾。本来远征军已稳操胜券,哪知眨眼之间有了这等变故。这场风暴不仅让远征军兵力损失一半,粮食饮水也损失了大部,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坚持到朴士免的奇袭成功。

如果兵力和物资的损失靠李尧天的指挥还能应付过去,军心的浮动却让李尧天也无能为力了。因为这场太过突然的风暴,远征军中开始传说是天不绝倭岛,远征注定要失败。李尧天向来治军宽厚,到此时只能斩杀散布流言的乱军,以求稳定军心。幸好那两万五千人中有五千是水军团士兵,因为坐的都是大船,损失并不太大,军心总算勉强稳定下来了。

远征军遭到风暴袭击,倭人则是大喜过望,士气大振。风暴稍停,源太吉就下令发动总攻。先前秘密来降的三个藩主此时再不提投降之事,进攻得极为卖力。远征军的船只虽然较大,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伤损,而倭人又都不要命强攻。这一战从清晨直到傍晚,龙珠岛附近的海水尽被鲜血染红,在两方都付出了三千余的伤亡之后,倭人终被击退。可是倭人还有十万之众,远征军却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李尧天至此也只能承认失败,险些自刎以谢,幸被副将救回。

此时远征军中还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趁尚未全军覆没,立刻退兵,另一种则是要求再坚守下去。因为朴士免的奇袭队出发后已失去联系,他恐怕还不知远征军遭到的这场灭顶之灾,如果此时退却,就是把朴士免扔给了倭人。饶是李尧天足智多谋,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经过诸将表决,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决定远征军坚守。因为经此大败,回来定然也是个死罪,而坚守终究还能有一线之机,虽然这机会也已微乎其微。

可是,谁也不知道,远征军的厄运此时仅仅是刚开始。就在李尧天决定坚守的当晚,竟然又是一场狂风,而这场狂风竟比先前那场还要大。李尧天向不信命,当他看到仅存的那些大船在风暴中被纷纷吹覆,最后连他所乘的那艘巨舰都被风刮得触礁撞出一个大洞,终于彻底崩溃,呆呆地坐在船头动也不动。他拒绝了副将要他弃舟登岸的建议,誓与船只共存亡,直到这艘大船沉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