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龙之息(1)(第6/9页)

三之丙

时大珩带着卫队,护送茶钥公子等人前往上城。小四一开始满不在乎地高坐在他那匹尾巴甩来甩去的瘦马上,悠闲自在地跟在后面,但他很快发现一路都有武装巡逻的卫士,这些人不仅仅是下城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当地招募的府兵,更有许多衣甲鲜明的羽人弓手,肩甲上各有一束火红色的羽织樱花——这可是厌火城的精锐野战军。这些人混杂在衣着破破烂烂的居民和那些提着水火棍的府兵当中,就如珍珠落在沙砾堆上一般显眼。越靠近上城,这样精锐的羽人士兵就越多。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紧张,都虎视眈眈地瞪着小四他们这些面生的人看。

在羽人士兵们的紧张神色里,还夹带着看不起四周的骄傲劲儿。他们不但看不起府兵,也看不起那些低着头在尘土里赶路的城民。他们个子高挑,每个人背上都背着长长的银弓,为他们的世代相传的箭术骄傲,但也奇怪,厌火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士兵,不是羽人箭手和骑兵,反倒是奴隶出身的厌火庐人卫。

羽人身体轻盈瘦弱,历来不擅近战,更无法披挂重甲上阵,因此庐人卫的铁甲步兵可谓独一无二。他们都是由异族的无翼民充当,不领青都军饷,只是收取城主的少量津贴,起初只是军中专管铸造兵器的匠人奴仆,后来演变为上阵的步兵。建立这支部队的本意,大约只是想做阻拦敌人骑兵的人肉盾牌,但却逐渐发展成了一支以英勇善战和忠心耿耿著称的部队。庐人卫起初创立时只有一千多人,在羽鹤亭手上发展壮大,因为不领青都饷银,也不造军册,具体人数多少竟然无人知晓,但委实是支不可小觑的劲旅。虽说羽人都极端蔑视粗鄙的无翼民,但庐人卫在厌火城却洗脱卑贱之气,成了羽鹤亭最荣耀的贴身卫队,地位尚且在寻常羽人之上。在这尊卑有别等级森严的宁州,这事颇不寻常。

小四此人确实天真烂漫,不谙世事,或者直白了说,有点二百五,但一个古怪的问题还是静悄悄地钻入他的脑袋:在王权势微的宁州,各镇城主拥兵自重,都是土皇帝一样的角色;那么堂堂一个厌火城的城主,却在自己的领地上小心翼翼,他防备的又是谁呢?莫非是强盗?再不就是传说中的悍匪?见鬼,只怕更有可能是恐怖的刺客。

此时天色已晚,已经可以看到上城那漂亮的白色城墙。时大珩刚松了一口气,突然从斜刺的巷子中穿出一骑白马,虽然道路窄小崎岖,但那黑衣骑者御术高超,马跑得又轻又快,碰到小障碍物就一跃而过,转眼奔到眼前。

小四心里一惊:莫非是那话儿来了?“管家管家。”他轻轻地叨咕了两声,就听到对面马上那人喊道:“时将军吗,主人叫我传话,他此刻不在城里,要我带公子到天香阁去见他。”

时大珩不禁愕然,此时天色快要黑下来了,带着贵客逗留下城中危险大增。但那人一身黑衣,正是羽鹤亭近身的庐人卫。他拨转马头,只留下一句:“你们跟在后面就是了。”

时大珩乖乖地分出一半兵来,护送小四和公子等人的杂仆车马继续前去上城,却喝令其他人马护送公子车驾,转向下城的南山路。

厌火城最著名的歌楼不在干净漂亮的上城,而是在下城南山路东段上。南山路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路,它是厌火城最繁华最热闹的所在,一十二座画桥头尾相连,林立的客栈酒楼间,歌伎美酒并世无双。谁若到宁州来,不到南山路上走一遭,那便算白来了一趟飞翔之土。

与白天热闹夜晚冷清的上城正相反,这条路越到夜暗,成串的红灯笼越是将整条路照得耀眼分明,脂粉香气越是飘荡扑鼻,行走在此的女子也越是腰肢柔软,容貌如花。据说东陆上红粉香飘八十里的南淮,将城中色艺出众的歌女舞伎分为上中下三品,寻常女子不入品,最好的就要称为绝品了。著名的南淮十二楼中,可称绝品的也不过六十四人,那是东陆最繁华的商城情形;但在宁州这座小小的厌火下城中,就在南山路这一条街竟是丝毫不输给南淮啊。

厌火下城中,怕有二成的人都靠这条路吃饭:拉皮条的,小偷小摸的,起哄的,架秧子的,卖酒引浆的,赌博掷骰子的……形形色色。虾有虾路,鳖有鳖道,这些男女平日里井水不犯河水,各取所需,但今天却隐约有一股不和谐的气息弥漫在南山路上,那些嗅觉敏锐的老江湖们都感觉到了,只是任他们抓耳挠腮,东张西望,也找不出这种不安的根源来。

厌火城最著名的歌楼,便是临近街头黄鹂画桥的天香阁了。那是一座三层重檐飞阁的院落,门口高高地挑着三盏红灯笼。此时,临近院门的几名借着灯光卖挂炉烤鸭的、卖皮靴子的、卖古董玉的商贩原本正在谈天说笑,突然看到一名白胡子老头从街道尽头的黑暗中浮出,悠悠地走到灯笼红光罩着的一片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