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卷三 鬼之笛(第2/6页)

“今晚应该有兴致了吧。逢坂关的盲法师。你会在今晚弹起《流泉》吧……”

博雅满怀期盼地等待着。

只见蝉丸端坐在檐下的蒲团上,抱起琵琶拨弄了几下,脸上现出深深沉浸在追思怀想中的神情。

他边捻挑着弦子,边咏诵道:逢坂关上风势急,长夜漫漫莫奈何。

意思是说,吹过逢坂关的山风一阵紧似一阵,令人难以成眠,就这样宿夜听风吧,盲眼的我一直枯坐着,直到天明。

闻此。博雅的眼里不由热泪滚涌。

接着,琵琶仿佛自鸣自咏一般回荡起来,正是声名远播的《流泉》与《啄木》。

关于这两首名曲,古书《教训抄》是这样记载的:胡渭州最良秘曲,曲谓之《流泉》、《啄木》。

飘过粱王之雪苑,荡于浩渺之月楼。栖栖渺渺乎风香调之妙律,心不能攀,言岂可及。于彼南海,轩敞黄门。

架具一面琵琶,泛生万顷波涛。此中实有万千气象。风香调中,含花之馥郁气;流泉曲间,浮月之清皎辉。

博雅已经泪雨滂沱。

仔细一打量,在清莹的月辉中,蝉丸也是颊面尽湿,盲眼里滚下热泪。

他抚琴浩叹:悲乎悲乎,良夜有佳兴。若非有我,世岂有雅士。今夜若得知音来,定当开怀一叙!

唉,这是何等美好的月夜!可是理解此间风流、个中雅致者,舍我而外,世间还有何人!

倘若有人精晓管弦之道,心有所契,最好就在这样的夜晚前来一晤。我当痛快淋漓地一展心曲!

听了这话,博雅抑制不住心头的热浪。

知音难求,解此风流者就是我呀!

他多么想走到蝉丸法师跟前。可是,如果冒失地站出来,暗中潜入庭院的事就不打自招了。

这该如何是好呢?

权衡再三后,这个平安朝的俊客雅士,冲动难抑,心潮难平,他眼噙热泪,站起身来。

“法师,有王城中名博雅者在此聆听多时!”

这位纯真可爱、极为敏感的汉子,当时肯定脸颊通红,呼吸急促,仿佛未涉世故的少年般吐露衷曲。

感觉就好像是从朱雀门上跳下来似的。

你所说的知音,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博雅这样说。

“如此雅言者,是何方高士?”

蝉丸一问,博雅便讲述了此前的经过。

“如此说来,您光临小庵已达三年之久啦。”

“所幸的是,今夜良辰,得以闻赏《流泉》、《啄木》,喜悦之情,莫过于此。”

“博雅大人,请上坐!”

就这样,博雅跟蝉丸正坐于蒲团上,在朦胧的月色中,开怀畅叙,推心置腹。

当博雅问及《流泉》与《啄木》的技法时:“已故的式部卿宫大人,这一段是这样弹奏的——”

蝉丸精心地弹奏着一段段曲子。简直是如梦幻一般神奇的时光。

古代故事中说,博雅靠口传学习秘曲,回家时已是破晓时分。

还有一段趣事,也是流传自古书《今昔物语集》的佳话。

是在村上天皇时期,有一把名为“玄象”的琵琶,是自大唐传来的琵琶名品,更是自古以来在皇家代代相传的宝物。

有一天,这把玄象琵琶突然不见了。

村上天皇不由得仰天长叹:“如此珍贵的传世之宝,想不到在我这一代竟丢失了!”

从此忧心如焚,卧床不起。

宫里议论纷纷。

“到底是谁偷走了呢?”

“偷是偷了,可玄象一看便知是琵琶之宝,是不可能久藏不露的。”

“圣上所担心的,是怕盗宝者把它损坏了。”

也有人这样猜测。

在为玄象的失窃痛心的人中,就有源博雅。

有一天晚上,博雅在清凉殿内值宿。

其他人都静静地睡下了,只有博雅一人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整个心思挂念的,是玄象,曾经亲手弹过一次的玄象。

“这种琵琶中的极品,难道会从世间消失吗?”

他在心中反复思量,叹息不已。

蓦地,隐约听到细微的琵琶声,不知何处传来。

难道是幻听吗?

他心生诧异,侧耳倾听,传到耳鼓的确实是琵琶声。

而且音色听来相当熟悉。

这不是玄象吗?

他静下心来,仔细分辨聆听,正是玄象的音色。博雅是不会听偏听错的。

博雅颇感惊奇,便披上一袭宽长袍,穿上木屐,带上一个小童,来到皇宫外面。

在漆黑的夜色中侧耳辨听,琵琶的声音确实还能听到。似乎是从南方传过来的。

博雅从近卫府的侍卫房出门,循着声音前行,那声音听上去像是从朱雀门那边飘过来的。

可是,往南走到朱雀门一看,玄象之音是从更南的地方传来的。

“是谁大胆盗走玄象,登上物见楼,在那里偷偷地弹奏玄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