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将军珠(第2/4页)

连九棋停下来,看着前方山上密密麻麻的松树:“贪婪。”

“对,就是贪。”孙望东转身来说,“当初日本人咋死的?还不时因为贪,不知道见好就收,你想想吧,要是那些日本人就把东三省占了,不往关里打,事情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刑术和马菲对视一眼,不想继续这个让人不痛快的话题,刑术问:“孙大哥,这几天有人上山吗?”

孙望东想了想:“听屯子里的老付头说,前几天他好像看到有些人进山,还不少呢,每个人都背着大背包,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诶,说不定又是关满山弄来的人。”

孙望东说完走了几步,又停下来,神神秘秘地说:“警察同志,我觉得,关满山肯定是个连环杀人犯。”

连九棋点头道:“有这个可能。”

孙望东点头:“所以呀,你们得叫支援呀,搜山呀,叫飞机,对,叫直升机!”

连九棋笑道:“那也得首先确定情况不是吗?走吧,抓紧时间。”

孙望东点着头,自己又低声嘀咕着什么,走在前面带路。

刑术走在后面,寻思着什么,马菲问:“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钱修业现在是不是已经找到奇门的位置了。”刑术低声道,“另外,之前进山的那些人是不是他派的,如果是,那就说明他很重视这个关满山,关满山对他的威胁也很大。”

马菲道:“这么说,关满山和我们之前找过的逐货师不一样,他也对奇门有兴趣?”

“什么奇门?”前面的孙望东的耳朵比刑术想象中要灵,他转过身来看着刑术和马菲。

刑术立即道:“没什么。”

孙望东看了一眼山上:“警察同志,我想起来一个事儿,和关满山有关系的,我……我是觉得应该和他有关系啊。”

连九棋问:“什么事?”

“这山里有宝藏。”孙望东认真地说道,“这件事传了很多年。”

刑术笑道:“孙大哥,你说的是那个传说中满清宝藏吧?”

“对对对!就是那个。”孙望东看着刑术,“你也知道?”

连九棋笑道:“孙大哥,那是个九十年代很出名的骗局,当时从天津一带开始盛行,其实和庞氏骗局差不多,就是吸引很多人投资找宝藏的,实际上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满清宝藏!”

孙望东一脸的不相信:“假的?”

“对,假的。”刑术笑道,“九十年代初,也就是气功盛行的那几年,有人在天津说,自己梦里看到在东北有一处满清的宝藏,然后还有人冒出来说,自己就是什么满清的格格,家里有一份藏宝图,希望有缘人能和自己一起去找宝藏,找到的有缘人呢,只能带两个自己最好的朋友加入,而那最好的朋友可以再选最好的两个朋友,说白了,就是现在传销用的那种方式,从日本传到台湾,再从台湾传到沿海一带,到了九十年代进入了内地。”

孙望东叹了口气,解开自己的围脖,在里边摸索了半天,从脖子里边掏出了一串珠子,递给刑术:“兄弟,你看看,这是个啥?”

刑术一看那珠子,一下愣住了,马菲和连九棋也有些吃惊,那不是朝珠吗?

刑术仔细看着那朝珠,看了半天摇头道:“这不是朝珠,这是早年的女真族的贵族供器,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老佛珠,藏传佛教里传来的一种饰品。”

连九棋也上前看着:“对,这是老佛珠,不是朝珠,是满清入关之前的东西。”

孙望东一脸的得意:“这珠子,可是我在山上找到的。”

刑术抬眼看着孙望东:“你在山上找到的?怎么可能,这种老佛珠一般都是陪葬品,这山里边有古墓?”

孙望东一愣:“啊?陪葬品?死人身上的玩意儿?”

刑术道:“对,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你看,这种老佛珠和平常的那种朝珠不一样……”

孙望东来了兴趣:“兄弟,你给说说,仔细说说,边走边说。”

刑术与孙望东并排走在一起,给他解释道:“这佛珠传入咱们中国,是隋唐时期的事儿,一般来说,分为持珠、佩珠和挂珠三种——持珠,就是平时看到大家手里握在手里的那种佛珠,而佩珠呢,就是戴在手腕上佛珠,现在通常被人称呼为手串,而挂珠,就是挂脖子上的那种,你这种就是挂珠。”

孙望东点头:“但是这清朝人,为啥也用这个呢?”

刑术道:“清朝时候的朝珠,起源于呢,就是藏传佛教的佛珠,在他们没打入关之前,就已经盛行藏传佛教了,朝珠就是脱胎于藏传佛珠,一般来说朝珠有108颗,不过朝珠真正有那个制度,是在顺治帝期间开始的,真正起源于康熙时期,你去过故宫博物馆没?”

孙望东摇头:“没呀,我一辈子的愿望就是去一趟首都,就算不去看故宫武博物馆,我也得去看看升旗仪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