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面见(第2/3页)

陈麒哑然,指着温鹏半天却说不出什么话来,最后竟是将字帖塞进长褂里,一甩袖子走了。

身后里正和温鹏大笑。

能见一回县太爷是大事儿,有了官府的支持,陈祥和陈望开始张罗着村里的壮劳力们打井挖坑,屯粮买鸡,温鹏也是其中的一员。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天气却越来越旱,大家看温鹏的眼神也越发透着感激。县里已经是粮价飞涨,掏空了家底早就屯好了粮的村民们都意识到,若不是温鹏机灵发现了苗头,靠着竹纸才有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这年庆江府干旱歉收,好在有之前几年的丰收打底,各县并没有发生什么动乱,便是农户们也庆幸家中尚有存粮,只要坚持到明年丰收便好,只有得了温鹏提醒的王县令依旧愁眉不展,发给庆江府的官函仿佛石沉大海了无音信,他想了想,终究是手书一封寄往了京城。

过了秋收,无事一身轻的温鹏便真的将温学文往陈麒那里一塞,岂不料陈麒研究字帖入了迷,哪里耐烦教一个小儿,只丢了三百千的课本给自己的大儿子陈琼,让他带着温学文认字罢了。

陈琼比温鹏大了五六岁,打小跟着陈麒念书,不过天赋并不出众,只考过了府试,并没有功名。眼见着年纪大了回了陈家村成了亲,平日里便管着家里田地的事儿。他成亲多年才得了一个闺女,看着温学文小小的一只给他行礼,心里稀罕的不行,又得了父亲的交代,自然不会将温学文当做普通小童,让妻子江氏冲了杯糖水给温学文小口喝着,自己亲自给他开蒙。

只这一讲课,陈琼便被震惊了,平时村里的孩子都是五岁上下才送到书塾认字,温学文四岁不到,已经把三百千背的滚瓜烂熟,里面的字竟全都认得。

“学文啊,你告诉伯伯,是谁教你背书认字的?”陈琼当然知道温家上下都没个文化人,总不可能是生而知之吧。

“就是跟伯伯们学的啊,还有我姐。”早就被温止训练好的小机灵鬼一脸单纯:“我跟着我姐在书塾门口看伯伯们上课的,还在伯伯家窗户下听过伯爷讲课呢,伯爷昨天下午给昌叔叔讲的《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昌叔叔背了许久都记不住,伯爷都生气了。”他口里的昌叔叔是陈望的小儿子陈昌,伯爷自然就是陈麒了。

很好,很强。听一遍就能记住什么的。陈琼深呼吸才保持冷静:“那你能背多少书了?”

“三百千早就背完了,四书也都能背,现在正在读《诗经》,我姐本来是让我先把五经全背完了再来伯爷这儿上学的,不过我爹说伯爷答应了教我读书,就把我给送来了。”

“你姐?”陈琼想到那个很受温鹏宠爱,经常带着去镇上玩的小姑娘:“你姐也能背书?”

“我姐比我还厉害呢,最开始就是我姐听过伯伯们的识字课,然后去镇上的书局把书背下来再教我们的。我姐说了,她只能教我们背书认字,却不明白书里的意思,等我们都能背下来就可以到伯爷这儿学习了。不过她可能是怕自己教得不对吧,经常带我到书塾和这儿再学一遍。”

“所以你和你姐都能过耳不忘?”陈琼略抓狂:“那你弟弟呢?也这样?”

温学文憨厚的挠脑袋:“我三弟还吃奶呢,话都不会说,我不知道啊。不过我二弟也能背书,他是前年腊月里生的,已经一岁半了,我姐正教他背《论语》。”

“怎么不是三百千?”

“三百千那么简单,我弟早就背出来了啊。”温学文一脸的理所当然。

不想理会这种怪胎的陈琼果断的带着这个熊孩子打断了陈麒的研究,把温学文往自己亲爹面前一扔,将事情一说,陈麒也惊呆了。

“你说的可是真的?你竟是背完了四书?”陈麒急切的问道。

“真的真的背完了。”熊孩子很有些不耐烦:“要不你考我呗?我姐就喜欢说上句让我接着往后背,她什么时候喊停我什么时候停,我都被考习惯了。”

考教自然是要的,陈麒常年教书,功夫也没落下,于是一个说一个接,从《论语》《孟子》到《中庸》《大学》,竟然真没有温学文记不住的。

“天才,你是个天才啊!”陈麒十分激动。

“我姐说我蠢。”温学文委屈:“她让我背一百二十遍默一百二十遍,发现我偷懒还揍我,其实我最多三遍就什么都能记住了。”

陈麒大笑:“你姐对你严格些是为你好。以后你还是跟着你姐背书,等你把五经都背完了就来找我,我教你做墨义。”

“所以我还是要回去背那个一百二十遍吗?”温学文哀嚎。

陈麒被他逗的直笑,四岁的豆丁怎么看怎么可爱:“没关系,我也让你昌叔叔背一百二十遍,和你作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