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六回 献青海波景能自稻村来 冒黑暗夜曼赞信赴馆山(第2/5页)

犬江亲兵卫立即来到拴在树下的荒矶南弥六身旁,对他说:“喂,你这个歹徒大概叫南弥六吧?听说你原来是本国洲崎的侠客,无垢三的外孙。因是神余的子孙,欲分忧赴死以赎昔日无垢三误犯光弘主君之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汝不明事理和邪正,却帮助逆贼素藤侵犯我家老侯爷,是何道理?如确实为了神余,则应劝说九三四郎等,禀奏稻村将军〔指义成〕 ,请求赏赐恩禄。然而汝竟未想到这一点,其愚钝与他们一样,是个不足取的蠢货。还有什么要说的么?”他接连地在问,南弥六这才稍稍抬起头来羞愧地说:“小可是无学的庸人,依仗血气之勇,从弱冠时就想当个侠客,妄自尊大,自许为世之豪杰,而实是井底之蛙,无才短智,实后悔莫及。方才被您击伤,疼痛难忍,不知逃往何方,在往山上逃时,被那姥雪翁碰到将我捉住,因为受伤行动不便,这也是命里该绝。纵然想自新乞求饶恕,但大辟之罪难容,已无可奈何!真是死也难以代替此辱,唯求速死。”他说着往旁边的树上撞去,想一头撞死。亲兵卫将他拉住说:“喂,南弥六!你疯了?赏罚的决定在主君,即使是大辟不赦的罪人,也不允许随便自杀。汝要冷静些,好好听着。你的性格好似那中了定包诡计而酿成不测之罪的汝外祖父洲崎无垢三。我是当年与无垢三同为此国侠士的杣木朴平之曾孙。我父山林房八为雪祖父之污名,而杀身成仁,所以我才不料得到天助神佑。世之所谓侠者,必须不为不义,不助邪恶,为善人分忧,善于明辨事理,这才能被世代称之为义侠。我父房八就是如此。而且我曾祖父杣木翁和汝之外祖父无垢三,同是金碗氏之旧仆,据说都得到八郎主公所传授的剑法。说起我们的祖先,我是四世的曾孙,汝是三世孙,其所作所为却有天壤之别。譬如那个天津九三四郎,据说是当年与那古七郎一同在主君临难之际战死的天津兵内之弟。当年与兵内一同战死的那古之侄犬田小文吾是我的舅父,也是犬士之一。因此先人为忠义而死,得失虽无异,但因其子孙的行为不同,所受到的荣辱祸福,竟有如此差距。这一点汝要仔细想想才是。因此汝等所受的缧绁之辱,皆是咎由自取。虽不值得可怜,但想想以往,我亦非没有空谷跫音之情。如果照实供述,今后愿做个良民,我愿以纤芥之功为汝等请求饶命。不要再掩饰自己之过了。”听他这样一说,南弥六叩头道:“这样仁义的教导实铭刻难忘,即使死罪难免,也无怨言。我虽年已四十,然而尚鲁莽无知,心想为外祖父洗刷污名,却罪上加罪。都是自己做错了。”他不住地低头认罪。亲兵卫听了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退到义实身边奏道:“他说的话您大概皆已听到。他既招供,其他也就无须再问了。”义实听了道:“方才已经说过,将他们带到泷田下狱,待再详加审问无误后,再交安房将军,一切皆由那里发落。为他们讲情,要看那时的机宜。”说着仰面望望天空说:“想不到问话耽误了时间,还没上坟呢。快去吧!”他急忙起身,贝六郎和目从左右走上前来说:“萌三已为您摘得野花来。蜑崎十一郎照文和其他两三位随从的近侍也都来了,因您正在忙着,便在后边候旨。”义实闻奏,又坐在石头上说:“他们来得正好,快宣他们前来。”目和贝六郎应声退下。不大工夫东峰萌三手里拿着芥草和桃花走上前来,与照文等一同参见。萌三当即奏道:“遵照您的吩咐摘得野花往回来时,遇到十一郎等正在上山,他们担心您带的随从太少,所以便一同前来参见。他们已大体上听到主君的危难,幸而已由神童将贼徒捉住。大家都惊喜交加,祝福您洪福齐天。”他如此祝贺后,照文往前奏道:“方才您不允许臣随从上山,然而萌三又去摘花,一时难以回来,心下更感不安,在那里再也难以等待,便不顾受您的叱责,同几个随从前来参见。这里所发生的情况已大体得知:您所遇到的危难,伏姬神女显灵的奇异,以及大八犬江亲兵卫之事的经过和与四郎、音音等一家重生的奇遇,我等听后都十分惊异。这都是主君的洪福,使人感到莫大欣慰。”他们深表祝贺。义实含笑点头道:“方才虽然将汝等留在山下,而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招自来,太好了。萌三带一两个随从,快将这几个俘虏押下山去,然后带领留在那里的士兵,今晚就去泷田,告知有司将他们收监入狱。还有目,你带领音音、曳手、单节和那两个幼儿力二郎和尺八去大山寺,今晚就住在那里。我也可能到那座寺院去,等待天亮后明日回城。亲兵卫和与四郎为我做向导;十一郎和贝六郎等也同我上山。特别是十一郎,自亲兵卫在四岁时的秋天被神仙抱走,一直不知他的生死存亡,十分惦念,不料今天会面,可畅叙多年的衷肠,不也是件奇事么?”照文听了叩头道:“如您所说,和汉古今,世间虽并非没有神童,但像他长得这么快、这么高,实是一大奇事,亘古未有,今后世上也是难寻的。臣从方才就仔细观看,他虽然还没去掉童相,但如果不说,怎么认得出来?趁此机会可以慢慢叙叙往事,实令人高兴。还有一件要事忘了启奏:从稻村的大城次丸主君派苫屋八郎景能送来一匹骏马,今晨来到泷田城您隐居的馆邸,听说主君今晨已去大山寺参拜,便赶到那里去以便尽快见到主君。可是您已不在那里。听说您又上山,便跟踪前来。虽已来到山下,但因连臣等都不准跟随上山,便在那里等待您下山回去时再行参见。那骏马是从青海巷村献来的,共两匹,据说一匹牵往馆山营寨献给他父侯,另一匹便献老侯爷。”义实听了他的启奏,含笑道:“次丸虽尚年幼,但知道孝敬父祖,令人喜欢。大概是氏元和清澄们劝他这样做的吧。”亲兵卫听了上前奏道:“请将此马借给小可,这就骑着它去馆山,立即将公子救出来。”他很性急,义实回头看看说:“你很勇敢,心愿可嘉,令人高兴。但连义成的大军都难以对付的劲敌,你一个人能成么?待回城后再作道理。且莫如此性急。”义实加以制止,不答应他前去,亲兵卫也不好争辩,便答应着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