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大制造(第5/6页)

其实其他很牛的技术还有不少,比如说抗载荷的问题。

无人机确实是有人战机时代的终结者,但前提得是AI技术的高度发达,而AI技术又是建立在计算机体系上的。

对于这方面的技术,赵文睿在给予时是相对谨慎的。给出的技术级别比全面回忆中的联邦相关技术还要低一些。

况且无人机技术能够牛起来的另一个原因是足够的飞行数据,各类参数。赵文睿并不打算将自己这方面的数据库给联盟,哪怕是删减版的也不会。

所以联盟虽然有了建立无人机体系的基础,但没办法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当然还有算法。

另外就是涉及通讯体系。无人机与类似预警机的中枢体系(一般是由无人机母舰扮演)的通讯联结,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方面的技术,赵文睿没有给予度比较低,就是相对更成熟的电子通讯技术,以及光子通讯技术。

这方面他其实只有一套拿的出手的技术体系,那就是给予量子纠缠效应的通讯体系。

虽然他知道以人类科技的发展脉络和惯性,有很大概率走上这条路。但他还是固执的认为,他给和人家发现是两个概念。潜意识里,他不想过早的为这个世界的人类指明量子通讯是一条康庄大道。

他本人得到这个技术体系不算有多难,但他还是不想别人也像他一般幸运,哪怕只是较为初级的,也不行。

联盟的空天战机是有人的,抗载荷问题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解决,一个是装备,更棒的抗载荷飞行服,能有效的降低载荷压迫。

再一个就是通过注射药物,以内外尽可能达成平衡的方式,来抵消载荷的压迫。这个办法会对各器官造成一定的负担,包括颅压增大等等,所以飞行员身体素质要好,也不能瞎几把用,以免吹爆自己。

看航天飞机,脱离地球引力,对人而言,负担似乎也没有那么玄乎,可实际上的问题在于,航天飞机是有足够的距离匀速加速的,而空天战机因为作战要求,更需要爆发式的加减速,那就不是简单的推背感了。

总之,来回穿梭于大气层内外,听起来很美妙,甚至浪漫,但实际上是个相当作死的操作。需要注入的事项很多,比如进入大气层时的切角等等,稍不注意就成流星了,在加上作战期间往往需要承受来自敌人的各种压力和干扰,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开空天战机的,绝对是作死小能手。

以赵文睿的能力和拥有的技术,他都不乐意干这一行,怕死。

但人类现在需要无畏敢死的勇士,并且在联盟各国的号召下,技术、素质双过硬的志愿者很快就超额了。

看着那一张张激动兴奋的面容,赵文睿深深感受到了那句话的正确性:拥有的越多,就越怕死。

关于觉悟方面,这些人表现出来的高度,也是让赵文睿感到羞愧的。所以他又赠送了联盟一个小技术,算是为时代英雄们点个赞。

这个技术解决了在超高速下投弹的问题。虽然只是类似于红点瞄准技术般,有那么点脑筋急转弯味道的一项技术,却也是融会贯通后,反复应用才能灵机一闪,脑洞出来的那种,所以靠正常流程诞生也不那么容易,但确实很使用。

至此,联盟的生产链开始疯狂开动,他们的打算,希望能在G星人到来前,造他个1万多架空天战机出来。冲上轨道主动跟G星人干,尽可能的遏制G星人对各国核心工业区、人口密集区、种植区发起大规模打击。

而除了空天战舰,他们自然也是想早些大家伙的,不过要想实现这个构想,技术难度明显提升了一个大档次,而赵文睿并没有将反重力技术授予他们。

反重力技术,也不是联盟现在的工业等级所能搞定。

所以联盟奔着从实际出发,莫要好高骛远的原则,准备弄点太空舰船,没指望进入大气层作战的那种。

主要是没多少时间了,而太空舰船只是实现单一功能的话,没想象中那么难,主要就是建立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然后推进器加姿势制御喷嘴。

甚至有人提出,干脆再简单点,绕地轨道炮台,亿万炮塔,亿万荣光,导弹什么的使劲的堆。

智库帮着一齐推演了下,觉得这个策略貌似还行。

如果这么搞,联盟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太空轨道的物资投放量上就行。

而各个工业链则疯狂生产适合的兵器,至于平台本身,钢铁架子,弄点姿势制御喷嘴,弄个操作舱,弄几块模块装甲,也就可以了。

甚至有人提出装甲这种玩意,实心实意的,太拽份量,干脆就不要了,这样同等的运送量,可以形成更庞大的规模。